“少帅雄姿英发,当为青年之表!”龙云。
“..........”
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阀纷纷通电表示赞赏。
尤其是川滇黔,西南三省多为蔡锷昔日门生故旧,自然是对新鲜出炉的淞沪督军蔡卓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一日,法新社、美联社、每日电讯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等列强媒体刊登了这一消息。
“远东之虎,蔡卓将军力挫日军。”
“东倭败于淞沪,这是否印证了其失败的事实?”
“21岁的东方将军,神奇的存在,究竟从何而来?”
列强媒体大多以夸张手法描绘了淞沪这一场仗的不可思议。
尤其是年仅21岁的蔡卓得到了欧美各国青年的支持和崇拜,他们表现得不像炎黄那么含蓄,几乎是奉若神明,毕竟蔡卓做为保卫国家的英雄,在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中,具备崇高的姿态。
相比之下,一直被欧美各国瞧不上的东倭一下子遭到了无数嘲讽,大言不惭的挑起一场侵略,二十万日军进攻淞沪,却被一个21岁的青年带着募集的义军和一些国府溃兵歼灭了第三师团及海军特别陆战队。
一时间,国际社会上对于东倭的评价日渐低下,刚刚获得的一点声望荡然无存,反倒是即将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联会议声势愈发壮大,国府代表团喜气洋洋,似乎预感到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