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皇陵之谜 (第6/9页)
王立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仿,也可能和“外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当在一条直线上。
耗资如此巨大的地宫又位于什么地方呢?
《汉旧仪》明确记载“其旁行三百丈,乃止”,是指秦始皇陵地宫是在墓圹之侧“三百丈”远的地方。这是否意味着地宫并不在封土堆下,而是在封土堆之侧的某一处呢?比如说骊山某处。
2002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把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纳入到“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之中,并且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手开展大规模的秦始皇陵考古勘察工作。这项“863计划”实际上是利用遥感考古与物探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让地下文物映现在显示屏上,在不进行实际挖掘的基础上探测秦始皇陵的地下遗存。此次勘察动用了八大类二十二项物探方法,经过一年努力,这项工程获得了突破性成果。
为了保证科学探测的精确,考古工作者还十分艰难地在封土堆上用“洛阳铲”连续勘探,即用传统方法验证高科技手段的可靠性。
洛阳铲原是一种专门用于盗墓的工具。它的形状是一半为圆柱形的铁铲,直径5到20厘米,长20至40厘米。使用时掌握好洛阳铲的弧度非常重要,稍不留神,它就不能带起地下的泥土,无法发挥它的功能。洛阳铲的一端有柄,柄上可以接长的白腊条杆,使用时能垂直向下戳击地面,深度可达20米。利用这种半圆形的铁铲能够轻松地打人地下并将地下泥土带出至地面,并挖成一个直径为十几厘米的深井。盗墓者可以根据土质判断地下是否有墓葬,有经验者甚至可根据声音判断有无墓葬。
20世纪2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发现洛阳铲的实际作用后,才将其用于考古工作。今天的洛阳铲有了很大的发展,原来作为铲柄的白蜡条杆已被改为一节节可以套装的钢柄,可以开挖到几十米的地下。
考古工作者先后使用现代化的科考设备与传统的洛阳铲对秦始皇陵的封土堆进行了勘测。两种方法的考察结果表明,地宫就在今秦始皇陵封土堆之下,距地面35米深。地宫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考察发现,封土堆下墓室周围有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宫墙。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长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宫墙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至6厘米,精致且坚固。宫墙顶面高出当时秦代地面很多,向下直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