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尔还能捞些鱼虾粉藕做夜宵,故此这么久倒也没出过什么事。
嘱咐了一回三个丫头,两个妇人便放了心,李氏料理厨房的时候多,王大郎也日日贩菜,两人便比别的妇人多知些行情,对柴米油盐的价格格外敏感些,下了船便约着一起去买些肉菜回家放着,谁知天还得热多久,流民又什么时候来?等那一天到了再想办法,那往往也就是没有办法了。
张家有乡头往上送的米,从来都是今年吃去年的,吃得快尽了才买新米,今年张大郎小小升了个官儿,衙门不想往下全发银钱,便将其中三贯铜钱折了米,是以张家今年已经许久不曾买米了。
李氏得柳儿一说,走到菜市场看了一眼,一看那价格就吓了一跳,整个江南的米价都便宜,一斤带壳的米不过五六文,这会儿已经涨到了十文一斤,整整翻了两倍。
就这米铺门口还有许多人皱着眉买。
李氏抓起一粒新米,用手轻轻一碾,米便烂在手上,还有些润,黎氏见了就皱眉:“贩些还没熟透的米上来卖给谁吃,一下锅就烂。”
伙计不客气地道:“随娘子去哪家看,今年县里的米都这样,还是抢收得哩。”
爱吃不吃,现在外头求米的人海了去了,这米运去河南道能翻十倍不止,如今掌柜的还肯放在本地卖那都是做善事。
李氏看着粮价,想了又想还是买了几十斤米,又咬牙买了一袋子绿豆,一袋子黄豆。
黎氏家里没张家境况好,但她买的比李氏还多些,看着自个儿要多交出去的钱,黎氏疼得直喊:“还是有田好,买卖做不得了家里也不怕饿死。”
若有个万一,张家还可以回老家去,她们这样生在县城的小户,老家也就是竹枝巷子这一条路而已。
伙计面上脸色顿时阴转晴,笑道:“李娘子的米和绿豆一共六钱银子,黎娘子的米和绿豆一共八钱银子。”
两人出来身上都没揣这么多铜钱,便道:“竹枝巷子的张家,和贩菜的王家,先记在账上回头送过来一起结账。”
这百斤的米已经不算是小买卖,通常米铺都会派人送,伙计提笔记下就笑:“晚食前准给娘子送来。”
等到晚间,鱼姐儿看着院子堆的米就扭头问娘:“咱们家没米了?”
李氏想想道,厨房的米还够家里吃一个多月,张阿公是个实打实的仓鼠精,从老张头那儿学得一手囤积癖,从来不许家里没存粮,平日里怎么都得有一个月的存粮,有个风吹草动他就得亲自出门买够小三月吃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