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奥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谈特奥多尔·冯塔纳[1]的《艾菲·布里斯特》的开头
特奥多尔·冯塔纳的长篇小说《艾菲·布里斯特》1894年出版;我所读的尼莉·米尔斯基[2]的希伯来文译本1981年问世。《艾菲·布里斯特》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普鲁士女人的故事,她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殷实家族的女儿,她父母把她嫁给了冯·殷士台顿男爵,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一位军官。在故事开始多年前,这位男爵和艾菲的母亲有过一段未果情缘。两个体面的家族的这次结亲是称心如意的,但男女双方却并不般配:艾菲是个天性自然,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而她丈夫殷士台顿则是个不苟言笑、讲求逻辑、举止得体、考虑周全的男人,他以他自己那谨慎的方式呵护他年轻的妻子。他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卡列宁[3]不无相似之处(尽管这位普鲁士贵族不像那位俄罗斯高官那么僵化,他的耳朵很显然比卡列宁小得多)。普鲁士上层社会那严格的价值观在小说中起着核心作用。这些价值观讲究责任、荣誉、服从和纪律、严格的按部就班和对情感的压抑。
在殷士台顿外出旅行的时候,艾菲和克拉姆巴斯上校发生了恋情。克拉姆巴斯是个长着络腮胡子的色鬼和赌徒,一个聪明的唐璜,“一个很有女人缘的男人”。当男爵得知了这段风流韵事,他当然向这位情夫提出决斗,决斗中,这位丈夫获胜,杀死了他的情敌。
艾菲从家里被驱逐出去,起先被赶到一座孤零零的寓所。为了惩罚她的通奸罪,也为了避免她的女儿受到不道德的母亲的影响,她被迫和她唯一的女儿安妮分开。年幼的安妮和她的男爵父亲一起生活,他按照名誉和传统的价值观对她进行教育。艾菲·布里斯特的形象应是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爱玛·包法利[4]两个文学形象的远亲,和阿格农的《在她风华正茂之年》中的提尔察也有一两点共同之处。到了故事的结尾,艾菲回到了她父母的家,她在那里找到了一份宁静,这份宁静源自一种深深的被接纳的感觉。不久之后她死去,死在她生于斯、长于斯的房子里,在小说的一开始,作者对这座房子的外表作了一番描写。如果是匆匆地浏览小说的开头,就只会看到一个宁静的、无人的世界。更精确地说,一个几乎没有生命的世界。甚至再精确一点说:静物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冯·布里斯特在霍恩——克莱门的宅院的前面——他们家族的宅院自选帝侯格奥尔格·威廉[5]统治时期就已经存在——那条乡村街道沐浴在正午的骄阳之下,而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