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种有因无果念头不构成行为“动机”,没有产生行为结果,不能演绎成小说。这是一个纯个人的精神事件,对现实主义小说而言,根本没有意义。如果一个在世俗生活中很正常的人说他“想自杀”,人们只当他说说而已。如果这个人真的自杀了,那人们会震惊。因为人们总是按照一个人世俗存在的优劣来判断一个人精神存在的优劣。因此,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仅仅限于作品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无法涉及人物对话和行为的动机。因为“动机”不存在于作品人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作家思想之中,是作家的沉默部分。因此,现实主义作家对人物不能表现为行为并产生行为结果的精神事件一概不予以承认。作家的写作格式常常是:作品通过某某事件的描述,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事实上,现实主义作家所谓的“精神”,既不是作品人物本真的纯精神存在,也不是作家本我存在的那个精神。而是一个浮现于作品之上的、被社会化了的精神,是一个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世俗教化的典范——精神,或者是对这个社会化的“精神”的否定和批判。它只是一个让读者通过其描摹的事件去感知人物社会化的、理性的、符合世俗社会生存规则的精神。这个“精神”事实上是世俗化的,面向经验世界的,本质上是一个世俗事件,不是精神事件。而作家本人隐秘的本真存在的精神被这个世俗化的“精神”所覆盖和被舍弃掉了。因此,如果现实主义作家通过什么的描摹而写出了人的本我的精神存在,那是天大的谎言。那是用世俗存在的“精神”掩盖本我存在的“精神”,用世俗事件替代彼精神事件的欺骗。
一个人每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如果通过言说的方式说出来,大概有一万句话。就算一个人整天都不说话而独处的人,其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产生的语言也应该有一千句吧。而且,有些精神活动是在大脑视觉神经中呈现出的是虚拟图像(大脑海景),还不能言说。尽管这一千句话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重复的,然而那这一千句话中,只有通过语言能说出来的、把脑子里的动机变成了现实行为并产生了后果的一小部分,才是现实主义作家描摹的对象,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实际上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复杂得多,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般说,心理活动产生的行为是短期的、有“此在”的时效性。而精神活动产生的行为是宏观而长期的,是心理活动的起源。)
那么,在精神活动之中沉默着而没有形成行为并产生行为后果的那一部分呢?毫无疑问,被现实主义作家丢弃了。虽然这一部分包括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