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过了几个月,忘了从哪里回到上海,已经有一位广西来的年轻学者在等着我。这位学者个子不高,眼睛很亮,很像历史资料里描写的李白。
他叫杨长勋,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曾经花力气研究过我早年的几部学术著作,发表过很多论文。现在,连我的远行考察和回来之后的遭遇,也成了他的研究内容。他这次来,说有一些重要想法要与我谈谈。
正准备与他长谈,又接到一个让我高兴的电话,那是齐华打来的。自从那次见面后,很多年都没有他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听从了我对莎士比亚和《红楼梦》的推荐,努力钻研,写出了一些论文,已经从人事局调入一所大学的研究机构。他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经常去请教老前辈余鸿文先生,最近才知道余鸿文先生和我家的关系,所以要见个面,另外说点别的事。
我想,既然凑到了一起,就把齐华和杨长勋拉在一起聊天吧。齐华比我大六岁,而杨长勋则属于下一代,不同年龄会有不同视角,加在一起一定比较有趣。
这是一个雨天,雨下得出奇的大。我通过熟人,找了静安区图书馆楼下的一间空房,安排一个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茶水。三个人就看着玻璃窗上如泻的雨柱,开始畅谈。
根据长幼有序的礼节,我请齐华先说。齐华有一点老了,却显得比以前经看,很有风度。
齐华告诉我,余鸿文先生退休后住到了他女儿、女婿家,远在长江边的宝山月浦镇,来往很不方便。我请他先代我问好,很快我会陪着父母亲去拜访。
说完余鸿文先生,齐华停了停,压低了声音问我:“你,是不是为一个叫王北珍的女画家写过序言?”
“写过。”我说,却又奇怪地问:“你怎么问这个?”
齐华没回答我,继续问:“你知道她是谁的女儿吗?”
“当然知道,上海最有名的流亡人士王若望。”我说。
“你是一九八九年之后写这篇序言的吧?”齐华又问。
“是啊。”我说。
“这篇序言在大陆报纸上发表过吗?”齐华还在问。
“发表过。”我说。
“报纸怎么会同意发表?”他问。
“不知道,不是我送去的。”我说。
“听说你写序言的画册上,有他们父女俩的合影?”
“对。”
“发表后,那个姓王的流亡人士说过什么?”齐华问。
“他叫他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