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相信,没有人不曾品尝过暂时或在一段时期内遭人讨厌甚至排斥的滋味。也许那种感觉仅仅是无所谓,或淡淡的烦恼,但也有可能是受伤。我们当中有些人甚至可能真的品尝过遭人痛恨的感觉—因为某些我们无法控制和改变的事而遭人痛恨。出现这种事的时候,假使知道这种厌恶或痛恨是不公正的—知道自己并非罪有应得——应该就会得到些许安慰。而如果有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情感力量或者支持,那么这种伤害可能会减弱乃至完全消失。我们把这视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压力(无论是轻微的还是颇具杀伤性的)。
最初动笔写《最蓝的眼睛》时,我的兴趣其实在别处。不在于对他人的轻蔑给予反击,不在于以牙还牙的手段,而在于把排斥视为理所应当和不言而喻的态度所导致的巨大悲剧和致命后果。我知道,有些严重自暴自弃的受害者最后会变得危险、暴力,会重蹈曾一次次侮辱他们的敌人之覆辙。另外一些则会抛弃自尊,融入一种能够创造自己所缺乏的强势人格的体制。然而,更多的人会跨越阻碍,继续成长。但是,也有些人会就此在沉默和无名中湮灭,连表达或承认的声音都不曾发出。他们无声无息。可以说,在自我还没有长出“双腿”的时候, 孩子们的自尊心会迅速而轻易地消亡。当年轻具有的脆弱性与冷漠的父母、不负责任的成年人以及一个用自己的语言、法规和形象来强化绝望的社会联系在一起,那么他们注定会走上通向毁灭的旅程。
因此,这部作品,我的第一本书,是想走进一个出于年龄、性别和种族原因,最不可能抵挡这种毁灭性力量的人的生活。叙述从一个凄惨的精神谋杀故事展开,主人公无法独自承担,因为她的被动处境致使她的叙述缺失。于是我虚构了几个熟悉,甚至同情她困境的朋友和同学,只不过这些人具有两点优势: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活跃性。然而这些还是无济于事。她们没能把自己的朋友从那个世界中拯救出来。她崩溃了。
这部小说源于我在童年时代与某位朋友的一次谈话。那时我们刚上小学。她说她想拥有一双蓝色的眼睛。我环顾四周,在脑海中描画她拥有蓝眼睛的样子,发现自己强烈地排斥想象中她一旦如愿以偿后的模样。她言语中透出的惋惜似乎是为了唤起某种同情,于是我装作很同情,然而事实上,她提出的这种亵渎自我的想法让我极为震惊,我对她感到“愤怒”。
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认识了美丽、可爱、善良和丑陋,而尽管我以前必定经常使用“美丽”一词,却从未体验过它带来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