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 (第2/3页)
十八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刎的结局。]
“李广为何自刎,你可知晓?”汉武帝问的是卫青。
卫青也是一愣,斟酌道:“陛下,臣不知,但臣明日确实是派长史与李广问询漠北一战当中……一些尚且存疑之处。”
天幕中的音画也停在这里,再次切回棺椁卧房的画面。
【李广难封的原因,这个博主说得太片面了。
学术界对李广难封之因的讨论堪称百家争鸣,各有各的说法。有认为李广自身能力不足者,也有认为李广运气太差,“数奇”之论。
前面一种也有失偏颇,李广在元狩二年,以四千骑兵周旋在左贤王四万大军中,杀敌三千有余。这样的功绩不能简单地用四千减三千去计算,面对十倍于自己的雄军,战力的换算也要平方后在比较,如此算来,堪当一句“杀虏亦过当”。
后面一种运气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六次重要的汉匈大战节点,他基本上没蹭上什么好机会。元光六年的试探进攻,失败,元朔年间大败右贤王的两场战役,他压根没参加。
等元朔六年,他随着卫青的军队出征时,此役汉武帝已经开始不给卫青封赏了,于是来晚了的李广连口汤都没捞到。
再到元狩二年,霍去病率主军,而李广的部队作为疑军,即先遣烟雾弹,也没有得到封赏的机会。
再到最后一场漠北大战时,李广没有服从卫青的安排,迷路后不愿将罪责怪给自己的部下,选择饮恨自刎。
这场战役中,卫青没有安排李广加入自己的主君,为人诟病,但其实就算李广恰好拿下单于首级,作为跟着卫青的部下,他能不能得到封赏也难说。
如此看来,李广的确是有些时运不济——年轻的时候,前一任领导喜欢用年长的老将,等他成了老将后,新领导汉武帝又偏爱任用锐意进取的新人。
但最核心的问题不在这里。
汉朝不合理的封赏制度,也要背一部分锅,以首级计算,太过僵硬死板,加之作为疑军时,战略意义突出但并不容易出战果,也是问题。
此外便是本朝集权于主将的特殊战术。
在具体的战役中,我们一般会归功于卫青、霍去病等人的骁勇善战和指挥得当。但是当我们将汉匈之争的跨度拉大,在这长达几代人的拉扯中,离不开的是文景之治修生养息,使得汉武帝拥有足够的资本,汇聚成一股强硬的实力军队。
两军对垒,最先看的便是双方的硬实力。
汉武帝的用军策略很简单,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