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风歌(三十九)死因之辨 (第3/8页)
王立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危险,受害者是郦食其,有这种可能吗?我觉得没有可能。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郦食其为刘邦立过大功,刘邦在西入秦关的时候,在峣关遇阻的时候,就是郦食其跟陆贾去说服秦国的将领跟刘邦达成和解,然后刘邦发动突然袭击,跟那个灭齐一样,那个时候是郦食其说完以后回来了,他立过大功。第二件事,汉十二年当刘邦平定黥布之乱结束以后,刘邦就想到了郦食其的儿子郦疥,据史书记载郦疥虽然参加了很多军事行动,但史书记载了四个字叫“功未当侯”,就是他立的功还不足以封侯。那么刘邦怎么对待郦食其的儿子呢?史书记载了这么一段话:“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粱侯”,皇上因为他父亲郦食其是个烈士的缘故封他儿子做高粱侯。你看这两件事,这说明刘邦对郦食其之死是心中怀有愧疚的,所以后来封了郦食其的儿子为侯。根据这两点我们断定刘邦不会有意不下终止令,如果排除了有意不下,只剩了一个无意中忘了,但是事实上你想想这么大的事刘邦怎么能忘了呢?但是你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不忘了又能怎么解释呢?第二个问题,那么为什么让韩信灭齐,又派郦食其去说服齐王呢?我想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两点,第一,用政治上说服齐王投降汉军,这个方法比较便捷,动作非常短,时间非常短就可以解决了,如果军事行动可能会旷日持久。第二,这样解决也防止韩信做大做强,刘邦对韩信是边用边防,如果让韩信再去灭了齐,韩信功劳太大了,灭齐以后他可能力量更强大了,所以刘邦有忌讳,所以让郦食其去了。那么最后一个小问题,刘邦赞成韩信灭齐吗?
画外音:
刘邦一方面命令韩信攻齐,一方面又派郦食其去说降齐国,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对此刘邦不可能不清楚,如果郦食其能够说降齐国自然是个不错的结果,但在王立群先生看来,刘邦并没有让韩信停止攻击,说明刘邦心里还有想法。那么,在究竟是降齐还是灭齐的问题上刘邦更青睐于哪个选择呢?
王立群:
我的答案是不好说,这不好说,因为大家考虑问题,降齐和灭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降齐,齐国的军队完整保留了;灭齐,齐国的军队完全打垮了,哪一个对刘邦的统治更有利呢?很明显灭齐更有利,而且灭齐中间刘邦派出来了韩信,不但打垮了齐国的军队,而且把楚国项羽派的龙且的20万军队也给消灭了,所以韩信攻占全齐以后,直接威胁到西楚国的国都彭城,直接威胁到项羽的大后方,所以从这样来看灭齐比降齐效果更好,我觉得刘邦从心里边一定会认为,韩信灭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