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12章 争渡
甲辰年端阳前夕,九龄敬书:
衍兄台鉴:
自上次匆匆一别,时光荏苒,忽已数月光景。忆及前月,家人身陷险境。幸得衍兄疾驰相救,弟铭记肺腑,感激不尽……
窗台前,李衍翻看着严九龄书信。
这个时代,往来信息都很慢。
宜昌那边的事,过了许久,才被京城的严九龄得知,一阵后怕,当即就要返回鄂州。
当然,他父亲严伯年也早有预料,同时派仆人送去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笺,叮嘱他科考为重,同时给他安心。
虽不能返回,但他还是写了几封信,既有给父母兄长的,也有给李衍的。
这封信上,讲了很多事。
首先,自然是一通感谢。从文字之间,就能看出严九龄吓得不轻。
随后,就是各种见闻和情报。
严九龄很聪明,他知道李衍更看重什麽,因此将在京城看到的很多消息,都毫无保留分享。
正如李衍所预料。
严家在鄂州根本算不上大族,即便在宜昌,也只是中上,但因其祖父《镇国十策》,严九龄的身份,就立刻显得不一般。
大宣皇帝采用了其中两策。
无论「开海贸易」,还是「改土归流」,都对如今的神州局势,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任何变革,都离不开理论支持。
在开海派的强大财力支持下,严九龄那生前无人问津的祖父,如今俨然成了国师级人物。
反正,能怎麽吹就怎麽吹。
所以严九龄刚入京城,就很快成了红人,开海派的官员和富商,争先邀请,大小宴不断。
本土地方派的人,则想着办法挑刺,连着几次宴会,都有人出言斥责质疑。
这种情况下,严家根本没有退路。
但幸运的是,严九龄善于思考,一路上京,走过不少地方,见识远超那些夸夸其谈之辈。
不仅没被难倒,还提出很多真知灼见。
这一下,却是不得了。
开海派本就有意吹捧,这下简直是如获至宝,甚至连大宣皇帝,都问到了他的名字。
也正因如此,严九龄接触到了许多常人难以知晓的情报,也对大宣局势,有了深入了解。
如今的大宣朝,已到达紧要关头。
各地土地兼并,已十分严重,伴随而来的,是各州地方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