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1/3页)
渡边淳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死的确是无。它和放在掌上的灰一样,一吹就没有了。
人的肉体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亡。我不相信其后面还有精神的存在。
遗留下的不过是那个人用过的物件,或者是信,或者是写的其他东西,都属于物质存在。
也有人解释为精神同时保留下来了。比如说作家或艺术家,认为那个人的精神会和艺术成果一起保留下来。
然而,总觉得这么说有点牵强附会。不错,画家或作曲家都能留下作品,但只不过是在画布、纸面上勾勒出图景或五线谱样的东西。
作家和画家死后仍然不会以灵魂形象向我们诉说。
活着的人承认受其作品影响和那个人的灵魂还活着是没有关系的。
我不喜欢这样的构思:怀才不遇的作家死后获得认可或表彰,可能会躲在花丛后面高兴吧。
那个被完全消灭的人,不会躲在花丛后面高兴。无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那个人已经无踪可寻了。
认为其会高兴,是活着的人在武断地想象,在力图使自己的虚构正当化。
赛尚1生前没得到承认,梵高2是在痛苦中死去的。现在的人们把他们捧为不可多得的印象派大师,是这些活着的人的一种自我满足。
怀才不遇而死去的人最终还是怀才不遇,既非更甚也非更轻。
在世时怀才不遇,死后得到承认就好。这种逻辑和孝道相联系就推导出:原先不孝顺父母,现在意识到对不起故去的父母就好。
人死不能复生,对死人说这些也难以说得通。认为有通往天上世界和灵魂世界的道路,只不过是活人的一种虚妄构想。
或者是活着的人想通过这样一种虚构,摆脱一些负疚感和罪恶感,以弥补歉疚。祈祷和宗教都是活人所需要的东西,和死者没有任何关系。
死者不过是死者而已。
我这种想法,或许让人感到寂寞。难道不能再柔和一点地祈祷和信仰吗?
过去我曾多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曾做过自我反省。也想多读几本宗教方面的书,埋头于其中。
然而,年纪轻轻就沉溺其中,是过于无为,最终一无所有。
从这种观点看宗教,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过于完美,虚饰的东西太过引人注目。
灵前守夜、葬仪、祈祷、念经、烧香、忏悔等等,都是活着的人所需要的,也应该是为活着的人而发明的。
为了仍然活着的人,从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