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过人物行为的发展和结果来完成叙事的。人物的对话、行为,构成了小说的事件和故事情节。人物的对话和行为在经验世界都是可感可观的,因此,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方法是面向行为的叙述。小说是用语言创造形象而构成事件和情节的,是可以用于言说的艺术。而人的精神存在往往是人的非言说部分——无法用语言表达,不能用现实主义小说的故事方法(因为精神存在不是故事)来表达,形式上类似于精神分析学说的无意识,但不是无意识。非言说的精神存在悬置于人的经验世界以外,也是现实主义作家不需要也无法去表现的部分,因此被现实主义小说丢弃。毫无疑问,现实主义小说将人的这部分精神存在拒之门外,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损失。因为那部分精神存在呈现了人的非理性和梦呓,是被厚厚的世俗生活紧紧地包裹在人的精神硬壳之中,是被社会群体“在世”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认为没有社会意义或不允许表露的部分。精神存在由于生存于人的本我之中,因而更真实。它是一个人的本真存在——不依赖于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的优劣而存在,只伴随生命的终止而终止。而且,人的精神存在的隐秘性,往往是不为世俗世界价值体系所接受、承认和接纳的部分。在人们丢弃的精神存在中,残雪开始了写作。
当现实主义作家触及到自身的纯精神存在时,作家停止了思考。当他们的思想无法用世俗故事表达时,他们停止了写作。现实主义是面向行为的写作,残雪则是面向行为动机的写作。残雪小说着力于未发于言、成于行的前意识——那是现实主义作家一直哑然沉默的地方。现实主义把思想贯注于世俗事件,变成故事,从而达成社会意义。残雪把世俗事件拿来演绎精神世界,那个还未产生道德、伦理、价值之前的世界——元世界。于是,那个被现实主义缝合起来的世俗世界被颠覆和撕裂了。我们看到了精神世界内部的惨烈、恐惧、迷茫、吃屎。比如残雪的《黄泥街》。
<b>四、精神事件和世俗事件</b>
我从一个小小的例证来表达我的论述。如果一个人想自杀,那么这个自杀的念头绝不会只存在于已经自杀者的思想中,也同样会存在于永远都不会自杀、而且活得很滋润且成功的人当中。有所不同的是,前者的自杀动机产生了相应的行为结果——自杀成功。这种前因后果的重合就构成一个世俗事件。因为这个事件有前因后果,可以演绎成一个悲天悯人或可歌可泣的小说故事。然而,后者并不会自杀,只是一个自杀的念头,是虚拟的、不实施为行为的念头,只是一个虚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