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汉科院半导体所 (第1/3页)
华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汉国的电子技术的起步,其实并不晚。
当年,在周老前辈亲自领导下,汉国制订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半导体技术被列为当时四大科研重点之一。总指挥部有关部门决定,由黄昆、谢希德和王守武等知名学者在人才培养和开拓性研究方面进行突击。
这三名老前辈,就是汉国在微电子领域的领军人,他们从国外回来,为了汉国的半导体事业,贡献着自己毕生的精力。
前两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而王老,则主要从事工业生产。
王老在鹰国学的虽然主要还是偏物理本身的内容,但他深知半导体工作的重要性,毅然中断其他科研项目,全身心投入半导体研究,在汉科院应用物理所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首先抓的是晶体管中最基本的材料——锗的制取。
他一面抓锗材料的提纯,一面亲自领导设计制造了汉国第一台拉制半导体锗材料的单晶炉,并于1957年底拉制成功了汉国第一根锗单晶。同年11月底到次年初,王老先生与同事合作,研制成功了汉国第一批锗合金结晶体管。
就在第二年,汉国第一根硅单晶于问世。
这些都是在研究所里出现的,如何将这些研究出来的高科技转化为实用,在王老的组织领导下,58年,汉国最早的一家生产晶体管的工厂汉国科学院1109厂创立,开始从事锗高频晶体管的批量生产。
之后,受国家科委和汉科院的委托,王老开始筹建汉科院半导体所,同时他被任命为首任副所长,全面负责科研业务管理和分支学科开拓的筹备。以后,在检测设备、统一标准,特别在汉国首个砷化镓激光器研究方面,他做了大量工作,还建立了半导体测试中心。
电子技术的发展,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又从中小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
而在汉国,到了72年,就已经实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
想想这个时代的背景,就更能体会到当时科技人员的艰辛,白天根本就没有时间,只能是在晚上做研究,但是,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
就在去年10月,汉科院再次请王老出马,要他全面负责4KB的MOS随机存储器的研究工作。这是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要在不到4×4毫米见方的单元硅片上,经过40多道工序,制作出由1.1万多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构成的电子电路。如果单项工艺的完好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芯片的最终工艺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