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问题 (第5/6页)
韩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先人也很可怜,引用他们的很多话,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尊敬他们,而是凑巧他们和自己想的一样,利用一下这些话,去反驳或者批评一个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的人罢了。
总之学校里学的那些行文的模式和思维的方式,也就是为了最终拿张文凭而已。但万一根深蒂固,就算你是一个博士,也只是比一个普通高中生多考了几次试而已。或者说,你比作者还明白《飘》是怎么写出来的,却怎么也写不出《飘》。我只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保留自己真实的一面。未必要在很多时候显露。学校所教授的事情,很多是因为考虑有太多的人,而对自己来说,自己只有一个。戏结束后人还太入戏,也只能是个戏子。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语文,那时候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其实我们不应该过多地评判小学的语文教学怎么样,一来无论它怎么样,到初中的时候基本上能够认识你能见到的大部分的字,已经很不错;二来我已经忘了当时是怎么学的。
可是,中国小学的语文教育模式好像一直沿用初中高中,初中的语文教育已经显得重要性不大了,到了高中,语文就完全是一个陪衬,属于虽然可有可无但是不能没有的。语文从教会人认字之后就完全是一个束缚人的想象力的课程。尤其可笑的是对于一些所谓精彩段落的背诵和默写。
首先的问题是我觉得那些精彩的段落基本上没有一个是精彩的。
其次,就算它是精彩的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它背出来。
关键是,如果这当做是记忆力的一种训练的话倒也罢了,但是这往往被套上各种理由。这样的背诵其实对于语文或者写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想无论如何,我上文很多话都比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几乎用800个汉字来形容一棵树的段落精彩,但纵然那样的精彩,我作为作者本人都完全不能背下来。所以可以想象当时的学生要有多么痛苦。
更加难以理解的是,背诵的内容往往要出现在试卷的阅读分析里,并且故意挖空一些地方让你填词,当然不能自己发挥,哪怕你想到比原话精彩100倍的语言。不仅是这样,挖空的词语一般更是让人发指:文中画线的地方应填词语是“居然”还是“竟然”。
我想,在学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培训以后,给人一篇背诵的段落在考试的时候“分析”,学生、老师、出参考答案甚至弱智的人都能拿高分,惟独原文作者本人不及格。
但是因为以后政治课里又加了很多比一棵树还要无趣的东西需要背诵,所以语文的背诵内容就被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