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9 章 一位进士的心路 (第1/8页)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薛收离开长安时,带了几个新晋进士打下手。
李世民和房乔等人听了李玄霸所说“翰林院”这个进士培养机构,觉得机构很好,学的内容不好。
他们仍旧办了个翰林院,把新晋进士和各地推举的人才先丢进去学习为官的知识,并时不时地派去六部打下手,通过考核结果安排官职。
李世民做这样的决定时,朝堂并无意见。
后世的翰林院制度也是沿袭自汉朝,察举制入朝的人才都得再经过考试才能授官。隋朝也有制科考试,已经为官的官员有时候也得参与考核。两晋的非世家官员也要先经过考核。
隋朝已经不太给世家脸面,不再以门第取士。大唐明显更不想搞世家门阀那一套,自然所有官员上任前都要经过考核。
因进士也要再经过考核再能授予实权官职,更崇尚荫庇或者门第的官员心里的疙瘩也小了不少。
一些人心里仍旧不喜欢科举入仕的官员。
他们靠着祖祖辈辈的积累才能门荫做官,凭什么祖上什么功劳都没有的人仅凭考试就能做官?
就算他们的子弟也能通过科举入仕,但凭什么自己和祖辈都这么努力了,子弟还要与祖辈没有功劳的人一起科举?
可惜他们再不满,因为没有及时踏上李世民这条船,话语权不够,也只能私下抱怨。只要进士的仕途有一丁点的坎坷,他们就能高兴。
薛收也算是世家。河东薛氏是关中郡姓,就算他们祖辈是豪强军功起家,现在谁敢说他们不是世家?
但他听到这些人的抱怨,都连假笑都懒得应付。
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私下抱怨,拿一些细枝末节的琐事来自我安慰,这些“世家子弟”也真是难看。
薛家既是有门第的世家,也是有荫庇的功臣。李世民力推科举后,他们又叮嘱子弟不仅要继续认真习武争取更多的军功,也要拿好书本,别忘记了科举这条路。
明明对世家而言不缺人才,子弟做官的名额永远不够。多一条路,就多许多原本没有资格当官的子弟能当官。这样的大好事不赶紧去争取,家族败落是既定事实了。
把脑子从世家子弟的模式中转回来,薛收变回了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友人,带着李玄霸提前看好的张君政,去找李玄霸算账。
朝中现在还为潞国公遇袭的事争吵不休。他们为了按下朝中想要出兵的人,不知道为李玄霸编了多少借口。
他们总不能说李玄霸是故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