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第2/5页)
托妮·莫里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所有年轻女孩身上都有所体现。在探索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哪些侵犯可能真的会导致一个孩子崩溃的过程中,我安排了一系列有关排斥的情节,有些是日常的,有些是异常的,有些甚至是恶毒的,但我尽量不让佩科拉遭受妖魔化的过程有共谋之嫌。这就是说,我不想让那些糟践佩科拉并对她的崩溃起推波助澜作用的角色丧失人性。
有一个问题是,把小说重心放在对这样一个又柔弱又脆弱的人物身上可能会将她压碎,进而把读者带进“同情”这一安逸之所,而不是针对这种毁灭进行自我拷问。我的解决办法—把叙述划分成若干部分,迫使读者自己重新组合它们—于我似乎是个不错的点子,然而其成果并不令人满意。此外,这种办法也不怎么奏效:很多读者仍然只是被触动了,却没有被震撼。
当然,另一个问题是语言。在保持蔑视的同时又将其颠覆,这是很困难的。这部小说试图碰撞种族性自我歧视这根敏感神经,揭露,然后安抚它,不是用麻醉剂,而是用语言,这种语言是对我在首次美感体验中发现的载体的模拟。因为那个瞬间渗透着太多的种族色彩(我对同学那个愿望—在纯正的黑皮肤上长出一双蓝色的眼睛—的反感;她对我心目中有关美丽的概念造成的伤害),我的挣扎在于写作毋庸置疑的黑人独有的东西。我还并不很清楚那是什么,但无论是这种未知,还是横在探索之路上的重重阻碍,都没有使我停下追寻的脚步。
不久前,我竭尽所能在描写手法上下工夫,想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某种具有种族特殊性同时又超越种族局限的文风中。这种文风不受种族等级和耀武扬威的优越感的束缚。现将部分描写分析如下。
第一个句子打头的那个短语“千万别声张”,在我看来有好几层魅力。首先,这是一句熟语,儿时的我经常听大人们这样说,黑人妇女在闲聊中,在讲故事,说轶事,在小圈子、家庭和邻里间传播某人或者某事的闲言碎语时也经常用到这句话。这几个字给人一种在密谋什么的感觉。“嘘,别告诉其他任何人”,还有“这个谁也别让知道”。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仅限于我们之间,不要外传。密谋关系既被维持又有所保留,既被坚守也被暴露。在某种意义上,这恰如写作这本书的行为:把一种私人的倾诉公之于众。为了充分理解那种处境的双重性,我们有必要回想一下这部作品写作时的政治气候: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九年,那是黑人生活发生剧烈动荡的年代。书的出版(相对于写作)涉及到公开,而写作则是秘密的泄露,那些我们共享并坚守的秘密,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