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勘察 (第3/5页)
阿瑟·克拉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去,那他会毫不犹豫地签下合约,绝不费心去看合约上的那一行小字。
“是的,大使先生,我想我可以提供一点儿有趣的信息。我们所看到的无疑是一艘‘太空方舟’。在太空航行的文献资料中,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英国物理学家J.D.伯纳尔 [20] ,他在一本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星际殖民的方法,那本书出版于1929年——是的,两百年前。而伟大的俄罗斯太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更是在他之前就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要想从一个星系出发去往另一个星系,你有很多种选择。假设光速是个绝对无法逾越的极限——此事尚无定论,尽管不少看法与之相左——”戴维森教授对此嗤之以鼻,不过并没有正式表示反对,“你可以乘坐一艘小太空船来一场快速旅行,不然就在一艘巨型飞船里慢慢前进。
“技术上来说,要让太空船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快并非不可能。这就意味着去往相邻的恒星要走上五到十年的时间——也许很乏味,但不是不可逾越,对那些生命长达几百年的生物来说,更是如此。你可能会想,这种时间跨度的旅程,只要用一艘比咱们的船大不了多少的太空船就能实现。
“可是一旦加上有效载荷,恐怕就达不到这样的速度了。别忘了,就算只是一次单程航行,你也得带上燃料,好用来在航程末期减速。所以更加合理的办法是慢慢走——走上一万年,十万年……
“伯纳尔等人认为,如果能用方圆几公里的小型可移动世界,带着几千名游客,花上几代人的时间,就可以走完这样的旅程。当然,整个系统必须严格封闭,所有食物、空气以及其他一切消耗品都要循环利用。当然,地球也是这样运转的——只是规模要大一些。
“有些作者认为,太空方舟应该造成一组同心圆球;其他人则建议打造成不断自转的空心圆柱体,这样离心力就能提供人造重力——正如我们在罗摩上的发现那样——”
这段发言真是拖沓冗长,戴维森教授简直忍无可忍。
“根本不存在离心力。这东西纯属工程师的鬼扯。有的只是惯性。”
“您说得没错,的确如此。”佩雷拉承认道,“虽然如果有人刚从旋转木马上甩下来,要给他解释通这些可有点儿困难。不过要做到数学上的严谨表达似乎也没必要——”
“好啦,好啦,”布斯博士恼火地插嘴道,“我们都明白你的意思,或者说自以为明白。请不要戳破这层假象。”
“好吧,我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