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矫诏令杨坚入宫辅政,任其为“总知中外兵马事”。
局势果然紧急,因为立即有人抗命。
刘昉草拟了遗诏后,去找了同受宇文赟征召的颜之仪,让他在遗诏上签字。颜之仪看了一眼遗诏,立即觉得不对,皇帝虽然当时已经说不出话,但以宇文家族的行事逻辑,顾命大臣的位置,决计不会交给外戚,从宇文泰到宇文邕,向来都只相信宇文氏的自家人——这个遗诏是假的!
颜之仪不愿意签字,还慷慨陈词,痛斥了矫诏的刘昉:“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颜之仪认为,皇帝死了,顾命大臣的位置,应该是宗室亲王的,现在最有资格的,乃是最年长的赵王宇文招。你们这帮货,深受国恩,如今却要将国家拱手送给外人,本人死也就死了,但就是死也不能对不起先帝)
颜之仪不愿签字,怎么办?好办——代签!于是,刘昉立即模仿颜之仪的笔迹,在遗诏上签上了“颜之仪”三个字,并立即下发各部。
杨坚立即动手,以此遗诏为凭,控制了京畿各处的戍卫部队。
颜之仪知道自己晚了一步,但是,他不愿放弃,他一看情况不妙,立即跟宦官商量,火速征召大将军宇文仲入宫。然而,颜之仪终究还是孤掌难鸣,宫内已经完全被刘昉、郑译等人控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手的监视之下,而郑译也果然提前得到了情报,并立即将此情况告诉了杨坚。
杨坚毫不手软,立即带着堂侄杨雄、刘昉、皇甫绩和柳裘赶来,在御座前逮捕了宇文仲。杨坚跟颜之仪索要玉玺,颜之仪不答应,杨坚大怒,当即准备诛杀,但颜之仪政声颇佳,杨坚不敢轻举妄动,以失民心,最后将其贬为西边郡守。
对付完了颜之仪,接下来,就是要排排坐,分蛋糕了。
刘昉和郑译抬出杨坚,当然不是为给他人做嫁衣,他们跟杨坚的关系,非常赤裸——相互利用。没有杨坚,刘昉和郑译没有把握摆平北周朝内的各路神仙,但是,有了杨坚,他们也不打算让其大权独揽。
当时,此二人商量,给杨坚安排了一个陷阱——他们准备让杨坚当大冢宰,郑译当大司马(掌控兵权),而刘昉则当小冢宰。一旦如愿,他们就对杨坚形成夹击之势,一旦局势大定,到时候是杨坚称雄还是二人坐大,可就在未定之天了。
杨坚会不会跳入这个陷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