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们赞颂民主制度时常说,民主政治的高明,不在于没有丑闻,而在于,一旦出现丑闻,这就会很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因此,对于中国的历史,我们同样可以说,中国政治文明的先进,不在于能够避免种种丑闻,而在于,大部分的丑闻,都会在千百年之后,成为后世之人的谈资。
然而,在史官们毫不客气的笔触下,我们要寻找杨坚的缺点,却显得极为困难。我翻遍《资治通鉴》,最后发现,如果硬要说杨坚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如此种种,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苛。
所谓“苛”,于杨坚而言,就是他总是试图将所有事情都纳入自己预想的轨道上来,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缺乏一些弹性,他显得有些刻板,他没有恢弘的气度,他渴望他的国家、他的臣民、他的子女,都照着他的要求前进,他不能容许在这个过程里,出现任何的偏差。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杨坚的这个“苛”字吧:
在前文的《使命》一章里,我们说,杨坚的重要任务,是重建一个价值体系。在漫长的乱世中,我们看到的,是道德的日渐沦丧,要说明这一点,我们窥一斑以见全豹,看看自六镇兵乱以来,中国的统治家族出现了多少次的骨肉相残吧:
北周时期:宇文护诛杀了自己的两个堂弟,宇文觉和宇文毓;而后,宇文邕又诛杀了他的堂兄宇文护;宇文赟即位后,对他的叔叔宇文宪痛下杀手;
北齐时期:这个我们前文已经讲了很多了,高纬诛杀其弟高俨;高洋诛杀三弟高浚和七弟高涣,堂叔高岳也为其所诛,六弟高演也险些倒霉;高演诛杀了他的侄子高殷;高湛诛杀了侄子高百年,而高浚、高涣之死,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澄则残酷对待他的弟弟们,尤其是高洋……
南陈时期:陈叔陵在陈顼驾崩的次日,用切药刀猛砍陈叔宝;陈叔宝的父亲陈顼夺得帝位,是因为干掉了其兄陈蒨的嗣子陈伯宗;同样的,陈蒨称帝后,也干掉了从北周回国的陈霸先嗣子陈昌;
南梁时期:萧绎干掉了其弟萧纪、其侄箫誉,间接逼死了萧纶,萧詧此后又报了萧绎的一箭之仇;而在整个侯景之乱中,萧氏子弟们,几乎都在围观,眼睁睁的看着宫城被侯景攻破……
而在六镇兵变期间,还发生了又一件人伦惨剧——胡太后杀掉了儿子元诩。
当然,有人会说,政治无父子,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南北朝这样,从六镇兵变(公元524年),到隋朝一统天下(公元589年),65年的时间,光皇室宗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