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汉儒评秦 (第8/10页)
王立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经忍无可忍了。
这说明大秦帝国此时已经尽失民心。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因为违法,担心被武帝追究,打算谋反。刘安找到了手下最有军事才能的门客伍被(pi,皮)商议叛乱之事,但是,伍被拒绝支持淮南王刘安的叛乱。理由只有一点:淮南王叛乱不可能成功!
伍被为什么认为淮南王的造反不能成功呢?
因为没有民意支持。
淮南王刘安认为,当年的陈胜、吴广没有“立锥之地”,就凭他那八百人竟然搞成功了,进兵到关中之时竟然有数十万大军。我淮南国再小,总还有十几万军队;而且,我淮南王的军队素质比起陈胜、吴广强多了。他们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伍被认为,秦始皇的暴政苛法导致天下百姓无法忍受,民间早已积聚了巨大的反秦能量,陈胜、吴广振臂一呼,激活了这股能量,这才出现了天下纷纷响应的局面;如今,武帝虽然穷兵黩武,但是国富民强,整个天下完全不具备这种反政府的强大民意。
伍被的话道出了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天下没有蕴藏着这种巨大的反秦能量,谁也不可能调动千千万万的百姓参加反秦大起义。
这股巨大的能量就是离秦、怨秦、叛秦、反秦的民心!
综上可知,贾谊《过秦论》论述的大秦帝国速亡的四大原因条条切中要害,秦始皇对不施仁义、大臣失语、民心尽失都负有极大的责任。
以贾谊为代表的汉儒对秦始皇的评价有两大特点:一是评价较低(近乎全面否定),二是实用性强(重在讨论大秦帝国的速亡)。
其实,秦始皇也不是全无是处,大臣失语也不是最初就如此,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兼并六国之前大臣们在秦廷上常常是敢于讲话,而且是讲真话、实话;当时的秦王赢政也曾有过两次知过善改的良好记录。
第一次,郑国间谍案出现之后,秦王赢政在大秦国旧贵族的喧嚣中错误地下达逐客令,收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后,立即收回成命,重用李斯。
第二次,灭楚之时,青年将领李信力主二十万大军可以灭楚,老将王翦认为非六十万大军不可。赢政认为王翦年老胆小,于是派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灭楚,惨遭失败。赢政得知李信兵败之后,亲自到老将王翦家中道歉、认错,诚恳邀请王翦出山,并且满足了王翦带六十万大军出征和他个人所有的物质请求。
李斯上书,王翦直言,说明此时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