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深为叹服,曾和他填词互相酬唱。
在湖州居住期间,姜夔仍旧时时四处游历,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大约39岁时,他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曾孙,家境豪富。他对姜夔的才华很欣赏。因为姜夔屡试不中,张鉴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但姜夔却不想用这种让人羞愧的方式进入仕途,婉言谢绝。
萧德藻归乡后,姜夔干脆移居到好友张鉴所在的杭州,并在杭州以布衣身份终老。张鉴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两人友谊极深。姜夔自己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
咱们为什么给您说了这么多姜夔的身世经历?那是因为,从姜夔的一生中,您可以看到宋朝文人之间那种令人动容的情怀。您很少看到文人相轻,只要您有才华,无论您是什么身份,都会得到欣赏和相助。姜夔作为一名没有功名的文人,从他的作品中也看不到拍马溜须之词,甚至和前副宰相这样的人都平等以待。这种友谊也许就是宋朝的文人之间所特有的。就像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是政治观点不同的对手,但从来没有影响到他们对彼此才华的认可和当对方窘困时付出的关心。
这是宋朝文人的一条主线,您不理解他们的胸襟,也就不能理解他们的为文。
也许是生活经历的影响,姜夔的文学作品,大多充满伤感气息。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忘记一个宋朝文人的家国情怀。在扬州游历时,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阙词,紧紧围绕“犹厌言兵”四字展开,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并与往日繁华对比,寄托了作者的哀思,揭露了金兵的暴行,格调高绝,韵味深长。
像姜夔这样,在游历山水名城中,依然不忘忧国之情的宋朝文人,举不胜举。
<h3>
二、山水之乐也是家国情怀</h3>
那些被贬谪的士大夫,虽然还没有脱去公务员的身份,尚有闲职傍身,但已经远离政治中心,精神上和布衣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一边游历四方,一边替社稷担忧。
宰相寇准被贬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