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感情疏远,渐渐打破其从属关系;清政府对曾国藩的部
下将领和幕僚,如已经死去的塔齐布、罗泽南、江忠源、胡
林翼、李续宾、李续宜和当时尚在的左宗棠、李鸿章、沈葆
桢、杨载福、刘长佑等都实行拉拢和扶植政策,使他们渐渐
与曾国藩分庭抗礼,甚至互相不和,以便于控制和利用。而
对于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则恰恰相反。1**3年5月曾国荃
升任浙江巡抚之后,虽仍在雨花台办理军务,未去杭州赴
任,亦本属清政府的意旨,照例是可以单折奏事的。曾国藩
遂让曾国荃自己上奏军情,以便攻陷天京后抢先报功。不
料,奏折刚到立遭批驳。清政府以其尚未赴巡抚任,不准单
折奏事,以后如有军务要事,仍报告曾国藩,由曾国藩奏
报。曾国藩恐曾国荃心情抑郁,言词不逊,在奏折中惹出祸
来,特派颇有见识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迅速赴雨花台大营,专
门负责草拟章奏咨禀事项。
曾国荃攻陷天京后,当天夜里就上奏报捷,满心以为会
受几句赞扬,不料又挨当头一棒。上谕指责曾国荃破城之日
晚间,不应立即返回雨花台大营,以致让千余太平军突围,
语气相当严厉。事情发生后,曾国荃部下各将都埋怨赵烈
文,以为是他起草的奏折中有不当言词引起的。赵烈文则认
为,这与奏折言词无关,而完全是清政府节外生枝,有意苛
求,否则,杭州城破时陈炳文等10多万人突围而去,左宗
棠为何不受指责?幸好有人将李秀成捆送萧营,否则曾国荃
更无法下台。
但是,清政府并不就此了结,而是步步进逼,揪住不
放。数日之后,清政府又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令曾国藩迅速
查清,报明户部,以备拨用。尤其严重的是,上谕中直接点
了曾国荃的名,对他提出严重警告。上谕说:“曾国藩以儒
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
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
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这无疑是说,曾国藩兄弟如不
知禁忌,就难以“永保勋名”,“长承恩眷”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