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北斗之子 (第4/8页)
无为子陈知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人物。这条水道,当年孟浩然曾经走过,今日却是我往扬州去了。不知,是否还有机缘相见?”
说话之际,那人轻袖一拂,扁舟竟缓缓前行,更似无需撑篙拨桨。
江水荡漾,随波而流,只听那舟上之人,乘兴吟道:
“扁舟寓兴,江湖上,无人知道名姓。忘机对景,咫尺群鸥相认。烟雨急,一片篷声碎,醉眼看山还醒。晴云断,狂风信,寒蟾倒,远山影,谁听?横琴数曲,瑶池夜冷。
这些子,名利休问。况是物,都归幻境。须臾百年梦,去来无定。向婵娟,留住青春。笑世上,风流多病。蒹葭渚,芙蓉径,放侯印,趁渔艇,争甚?须知九鼎,金砂如圣。”
这一阙《瑶池月·烟波行》词,正是大宋国端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黄裳所吟。
他这次下得扬州,却是循了一条古人旧道。
当年诗仙李白与孟浩然在安陆结识,造就了中华文学史上千古传颂的友谊佳话。
今日黄裳,仍循古道,怀古而感,不禁心中一阵喟叹。
这个黄裳,字冕仲,号演山,又称紫玄翁,不仅是大宋时期的状元郎出身,更是一位儒佛道三家并修的在家大居士。
他在年轻之时,便曾留心于三教之道学,早已有所领悟。
后来又曾主持编修政和年间的《万寿道藏》,竟然无师自通,于那日常修道的坐忘、参禅之间,修练成了一套超群绝顶的武功心法。
黄裳本来就是个朝廷文官出身,平常伏案着书立说,乃是古代文人中最常见之事。他既然是内心有所感悟,自然也将那些心法心得,记录于案。
待黄裳记录完这些日常修道心得之后,自然也就将那些零散文稿,送于书坊,准备镂雕刊刻。
这一日,黄裳携带了自己的修道心得文稿,来到书坊,准备刻印。
在尚未刊刻,整理书稿之时,一个新来的书坊小工匠,竟然不小心冲撞到了黄裳。
黄裳一失手之间,那捧书稿,径直落入了半桶乌墨之中。
小书匠大吓,连忙伸手,向黑桶中捞取,已见那些书稿,早被墨汁污染了。
书坊店主独自接待黄裳之际,竟然偶发此事,只急得跪爬在地上,连声叫唤“黄大人恕罪”。
店主与黄裳相互之间,虽然也早已熟识,但是店主更知,这位黄大人,乃是朝廷中位高权重的大官,今日出现如此重大失误,已不知如何是好,只不住地向黄裳磕头,以求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