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的事物。
而根据阿德勒的目的论,所有的精神痛苦,都缘于你的目的,就是你想得到但又得不到。
而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实质,正是想要得到却没得到的痛苦,你为了摆脱这个痛苦,不得不渴望能让你「得到」的那个人。
我们可以把得不到的痛苦状态称之为「负多巴胺状态」,而得到后的满足感称之为「多巴胺状态」。
多巴胺是生物学意义上个体感受到快乐、喜悦等积极情感的本质。一件事让你快乐,本质是因为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你大脑分泌多巴胺——不管是得奖、考试通过、获得爱情、升职加薪、按摩、美食等一切让你感到快乐、快感、舒服的事情,本质是那件事情的发生让你大脑分泌多巴胺。你对性的追求,本质也是对多巴胺的追求。
那么「喜欢」或「爱慕」这样的感觉实质,其实是你在负多巴胺状态下,对重新回到多巴胺状态的渴望,而如果这个过程跟某个人有关,那么你的这个渴望就会投射到那个人身上
——毫不夸张地说,世上所有的爱恋都是因为这样诞生的。
回到阿德勒的目的论,之所以这个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石之一,是因为它的适用范围实在太广,人类大多数的意识行为的成因,都可以拿它来解释。
人一旦产生了某个目的,就会为之付出,而如果回报达不到期望,或者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人会本能地继续为之付出,并且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无法自拔越陷越深。
就举个简单的例子,王者荣耀。为什么那么多人对这个游戏着迷?是因为游戏机制利用匹配机制,让你的胜率保持在50%以内,以至于你赢了几把后,系统就会给你安排坑队友。
你对这游戏着迷的本质,就是你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立了「要赢得游戏」的目的,并为之行动,一旦目的达到就会进入多巴胺状态,目的没达到就陷入负多巴胺状态。
其实仔细想想,哪怕你连赢十把,又能得到什么?除了浪费了大量时间外,你的存款会因此增加吗?不会,但你却无法自拔的重复它。
——这就是阿德勒目的论的强大,人一旦设立目的,就会本能地去摆脱目的达不到时的痛苦感,于是陷入了不断为目的服务的恶性循环,而这个目的本身不需要有任何实质意义。
再举个例子,不知道大家在网购的时候有没过这样一段经历:你看上了一个商品,其实你并没有太过迫切地想要买它,甚至你还会犹豫,会纠结该不该买它。后来你终于决定还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