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朱元璋的眼睛亮了 (第3/8页)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人,正需要李公和我这种老成持重之人拉着他们。虽朝闻道夕死可矣,但已经窥见了道路,什么都没做成就身陨,那就死得太没价值。”
刘基:“李百室比我年轻。”
宋濂:“李百室年纪不大。”
叶琛:“我记得李百室和我同岁?”
章溢:“也和我同岁。”
比李善长小八岁的王袆闷头抄书不说话。
叶铮道:“老成持重指性格,不是指年龄。别抄了,第一本天书虽然最重要,但并不是最紧要。标儿这第二本天书有些意思,可惜应该没写完。”
朱元璋被突然癫狂的几位大先生吓得没敢劝阻,叶铮说话后,他才拿出主公的架子:“没错没错。之后再借给你们抄。叶大先生那里也有抄本呢。”
宋濂狠狠瞪了叶铮一眼,率先停笔:“天书自然要抄原本。”
朱元璋立刻道:“好好好,我轮流借给你们。”
这下子宋濂顾不上瞪叶铮了。浙东几位文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皆露出微笑。
谁先第一个把天书接回去细细观阅,恐怕会有一点小小纷争了。
浙东文人们依依不舍地看朱元璋把陈标手写版本天书揣进怀里,开始借阅第二本天书。
第二本天书只有一万多字,和第一本天书一样,都是大白话。
这几个文人都是过目不忘之人,很快就看懂了……看懂了字面意思。
对经济了解最少的宋濂忍不住用袖子揉了揉眼睛。
他第一次看到每句话都能读通顺,但句子组合成一段一段后,愣是不知道说什么的书。
刘基也皱紧眉头,感觉有些棘手。
经济啊,他不是很擅长。
王袆勉强看懂了一些,章溢、叶琛则已经和叶铮讨论起来。
浙东四先生,宋濂学问最高,刘基谋略最高,章溢和叶琛则擅长治民富国。
这也是叶铮擅长的领域。
富国富民离不开货币。章溢、叶琛、叶铮三人早就在思考元朝这货币政策的得失,但也只是管中窥豹,得出了“发行过多”的结论,比起假富商朱元璋好不到哪去。
看到天书后,他们才恍然抓住了本质。
之前的金银铜币的价值在于其本身,宋朝出现元朝流行的纸币的价值在于“信用”。
薄薄的一层纸什么价值都没有。百姓肯把纸当钱用,是信任发行这张纸的人。
增发滥发都是会降低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