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些人在终途无一不向你显示他们的原型。在经历了那么长久的困惑、不安、沮丧之后,你终于同原本就属于你,但假如你不经历挣扎求生的考验,他们便会永远隐没在黑暗中的这些人相遇。你又一次摆脱了危机,获得了新的动力。这样的作品,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会感到后怕。通过凶险的表演来获取相对的平衡,纯文学就是这样的产物。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种方式的作家,以自投罗网似的主动姿态将这古老的游戏一次次重演,通过这种奇特的自我认识将矛盾转化,使自身得到解脱。
这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我”,这个“我”没有固定的身份,他的身份随着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不断变化,一会儿是一名读者,一会儿是主人公,一会儿又成了讲述者。但万变不离其宗,他身上体现着创作者比较表层的自我意识,类似于卡夫卡作品中的K。给人的印象是,这个“我”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对于心灵世界的认识的。“我”无比敏锐而又被迷惑笼罩;“我”具备了强大的冲力而又被矛盾的推理弄得寸步难行;“我”厌恶世俗生活,恨不得让肉体消失,却又对人类怀着深深的迷恋;“我”渴望达到最高的认识却又不断被一个接一个的谜团缠住……这个“我”一般来说就是用眼睛“看得到”的艺术家的形象。这个“我”是不满,是渴望的化身,他日夜不安,被死亡意识所压倒。他不得不找一条精神上的出路。这种无休止的苦恼和躁动的结果是导致了自我的分裂。于是,一系列的人物从原始记忆的深处依次向他走来,像是邂逅,又像是亘古至今不变的安排。这些人物身负的使命是不能一眼看透的,只会在短暂的剧情终结的瞬间向“我”这样超级敏感的读者露出底蕴。他们是人用眼睛“看不到”的那些“我”,更为深化的艺术自我。但无论多么深奥的艺术形象,他们全都毫无例外地遵循同样“看不见”,却又可以意会的人性的发展的规律。我们,作为这篇精神神话的读者,凭着我们对于文学艺术的虔诚,和我们对于自身感觉的高度信任,以小说中的“我”为榜样,是有可能“闯入”这个完全向读者开放的故事中去充当角色,并用我们自身的精神体验去进一步丰富故事的情节的。作品中透露出这样一种倾向:“我”是不断地、徐徐地变化着的,相对于“我”,其他的人物则具有某种尚未得到揭示的稳定的性质。只有随着情节的展开,“我”的探索的深入,那些性质才会一一通过某些标志,某些模糊的暗示被“我”感到。因此可以说,故事中的每位人物身上,凝聚着某种永恒的东西,这种东西既看不见,又不能用常规语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