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边张鼐本来是打的顺风顺水,可大局势变化,他这边也是顶不住了,白云寨的刘洪起纠集了所谓四十八寨的联军差不多有七万多人猛攻宜城,他也只能是率领精兵突围,和李过、高一功等汇合。
从襄阳城中带出来近万人,张鼐这边有三千多人,可一行人一路边打边退的到长沙府投奔了大西军张献忠的时候,手中仅仅是剩下七千多人,剩下的人都是在沿途消耗掉了。
其兴也勃矣,其亡也乎矣,形容大顺这个政治武装集团再合适不过,几起几落,好不容易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准备进取的时候,被胶州营迎头痛击,也就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大顺实际上已经是覆灭了。
如此大的势力这么迅速的被消灭,让天下人彻底见识了胶州营凌驾于各个势力之上的绝对优势。
顺比大西强,大西和明互有胜负,但占据上风,大体上就是这个区分,现在顺的覆灭,山东从北向南的扫平天下,号称是天下雄关的襄阳城轻而易举的就被拿下,这更是加深了众人的这种印象。
到了八月间,天下间变得很安静,大西军张献忠本来整合了手中的各支力量,已经对明军占据上风,李过、高一功等顺军骨干的加入更让大西军的实力上了一个台阶,可他现在已经不敢奢望南直隶和江南处,只是调整部队的动向,开始琢磨着去广东之地。
平贼将军、宁南公左良玉那是被胶州营的血腥手段吓怕了,何况左将军当年在河北和辽镇同鞑虏交过手,自然明白歼灭鞑虏几万兵马的山东部队到底是强到了什么程度,明明现在他周围的顺军和大西军都在收缩,可他不敢有什么扩张地盘的举动。
反倒是把自己搜刮来的金银财宝都是放在船上,一有不好就准备沿水路南下,溜之大吉。
南明小朝廷的愁云惨淡自然不必说,内阁首辅刘宗周实际上还是小皇帝朱慈烺的老师,每日间进宫讲课的。
弘光小皇帝现在已经是惊慌之极,生怕有人开城把他献出去,刘宗周毕竟是学问大家,这做官的本事不免差了点,他开口劝慰的话很有意思,居然说你一个小孩子,对李孟那等枭雄没什么干碍,做个太平富家翁还是可以的。
刘宗周此人算是这南明小朝廷最忠心耿耿的臣子,居然都说出这等话语,显见是对局势没有一点的信心了。
更有荒诞者,在朝廷的内阁朝会上,护送着朱慈烺一起来到这边的伴当太监,现在已经是司礼监秉笔的某人,哭着在朝会上下跪,求各位阁老若是有什么打算,皇帝不想管,也明白大家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