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官场得志4 (第7/8页)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弟曾国荃如法炮制。他说与左
宗棠共事,“则以其气概识略过人,故思与之偕,以辅吾
之不逮。”他还劝曾国荃“早早提拔”下属,且再三叮嘱:
“协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
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其后曾国荃屡遭弹劾,
物议也多,曾国藩认为是他手下无好参谋所致。
总体而言,曾国藩能够虚心纳言,鼓励幕僚直言敢
谏,这与他在事业上取得一些成功有很大关系。有人评论
说:曾国藩“以儒臣督师,芟夷蕴崇,削平大难,蔚成中
兴之业,固由公之英文钜武,蕴积使然,亦由幕府多才,
集众思广众益也”。
比较而言,曾国藩对幕僚的影响显然会更大、更深远
一些。多年来,曾国藩一直对其幕僚精心培养,视若子
弟,除为数不多的几个老朋友和名儒宿学之外,一般幕僚
亦对曾国藩尊之为师,极为崇拜,一言一动无不视为楷
模。从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到学术观点、文学理论,以至
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无不程度不同地受到曾
国藩的影响。尤其经常在曾国藩身边的人员,朝夕相处,
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于不知不觉之中,已受
其熏陶,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正如薛福成说的那样,他们
虽“专司文事,然独克揽其全。譬之导水,幕府则众流之
汇也;譬之力穑,幕府则播种之区也。故其得才尤盛。”
曾国藩的另一幕僚张文虎在谈及幕僚易于成才的原因时也
说,盖“其耳目闻见较亲于人。而所至山川地理之形胜,
馈挥之难易,军情之离合,寇形之盛衰变幻,与几大帅所
措施,莫不熟察之。而存于心久,及其措之裕如,固不啻
取怀而子。故造就人才,莫速于此”。至于那些才思敏捷,
善解人意如李鸿章者则更是心领神会,独得曾国藩思想政
治之真谛,成为其公认的正宗传人。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器
重和赏识是尽人皆知的,对他寄望之厚、花费心血之大也
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可以说,曾国藩把自己的全部政治
观点和治国、治军的本领,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