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砸缸
红色警报:我的世界坍塌了
也许,当年司马光砸缸并未能救下到那孩童,而是用力过猛,将人砸死了。
司马池老爷封锁消息,编了个砸缸救人的美谈,以免他爱子声誉受损。
可那仆童的冤魂却一直纠缠着司马少爷,将他慢慢地、活活地给逼疯了!
1
司马光疯了的消息。
我是在赴任光州的途中得知的。
我叫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小司马光两岁,他于宝元元年进士及第,我则于四年后的庆历二年及第。
我初识他,乃是在翰林院的高墙深院,作为后进的学生拜会于他,但他的名声我其实早已有所耳闻。
传言他7岁熟读左氏,不仅早早学有所成,还曾果敢砸缸,救下落水友人——此事在京城、洛阳流传甚广,甚至有人专门将之制成绘画宣传,当时世人皆言司马光少年英才,前途无量。
传言是如此。
而我亲眼所见的司马光,较之传闻则有了些偏差。
与传言中那份勇救友人的果敢形象不同。
他是个孱弱、紧张、多疑敏感,甚至有些神神叨叨的人,他念念叨叨时口中蹦出的一些晦涩词语,就连院里最博学的欧阳修老师都不明其意。
他的桌案上也总出现一些古怪吊诡的书籍,讲的尽是些妖怪神魔、志怪异闻等不轨不物的东西。
司马光将这些闲书带入书院,本来十分不妥,但书院上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是爱惜其才,懒得多管吧。
我与司马光在翰林院共事数载,交情颇深——但我俩在政见上却并不一致,甚至可谓南辕北辙。
我力推新法:只有变革大宋开国以来的法度,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而他却坚决拥护旧制,甚至不留情地逐一驳斥我的政见。
我俩常辩至面红耳赤,揎拳捋袖,谁也说服不了谁。
事态的转折,应是那场殿前经筵。
现在回想起来,那大约也是他发疯的起源。
那年秋日,我等一众翰林受召进宫,为皇上讲学。
那是难得的面圣机会,因此在御前讲席上,我将自己政见悉数抛出,慷慨陈词、痛陈利弊,提出变法图强之道,当庭便有多人反对我主张,与我激烈辩论。
但奇怪的是,唯独一直以来与我针锋相对的司马光,竟如痴如聋,整场未发一言。
我在辩论空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