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涡轮轴断裂,多次酿成机毁人亡事故。
你想想,一个发动机需要多少这样的细节组成?
而整个军工,又需要多少这样的细节组成?
现代军工体系的庞杂程度,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
从某种角度说,军工其实是「阳谋」,比拼的就是人员和投入!
什么单项技术都是浮云,这个严密而庞大的体系才是最高的技术门槛。
有点扯远了。我们回到主题上来。
正是因为这种极端条件下的苛刻要求,
美帝有些发动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连接和缝隙,
核心部件就从一整个大铁疙瘩里一点一点削出来,相当败家,这玩意儿俗称整体叶盘。
这样叶片和圆盘连在一起,不但更牢固,重量还能下降30%,
于是逐渐成为发动机主流,美帝计划以后的战斗机涡轮全部采用整体叶盘。
不过加工这玩意儿手艺可不是一般的高明,通常需要高端机床。
说到机床,嗯,叹息。
顺便在这里说一说美俄思路的差异。
毛子的数学功底极强,可以说融到骨子里,他们经常靠线性计算搞定一切。
比如苏27的发动机就是用销钉固定,可以简单理解为用螺丝固定的。
毛子就是任性的把受力分布计算到极致,使压力均匀分散到各个地方,发动机硬是不散架!这功夫也是没谁了!
虽然航空发动机工作环境极高温极高压,但工作时间毕竟比较短,
另外一种场景则是温度和压力都稍微低点,但工作时间非常长。
由于温度和时间具有一定的当量关系,这其实是一回事。
对钢的稳定性评价通常采用「高温长时效试验」,
举例来说:蒸汽轮机叶片钢的试验时间通常要超过一万小时,
但如果把温度提高到670度,试验的时间可以缩短到400小时。
所以除了航空发动机,中国的大功率蒸汽轮机、燃气轮机也是苦的一逼!
键盘侠们可以集中火力往这儿喷。
很多同学就不信邪了,
为啥材料这么难?
这其实还是怪人类科技太落后,什么都要靠试验,只能通过一次一次试验,才能找到最优方案。
做材料和炒菜差不多,最后的成份都知道,猪肉萝卜炖粉条,比例也数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