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裳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工炒制的崂山绿外形完整、色泽鲜亮、口感清纯、香气怡人,这是他引以为豪的绝活儿。
每天练习手法炒出来的茶日积月累甚多,丁永一却从来不喝也不卖。丁家茶从采集、萎凋到烘干粗制,对制茶环境都有极苛的要求,不达标准的茶不能售卖,日常练习手法炒出的茶只能用来泡脚。这是祖上留下来的规矩。丁家茶声名远扬,在行街上却不设茶庄,只是每年都在固定的季节,把精制茶和地方贡品崂山仙胎鱼一起送往京城。乡人也只能以泡脚的名义要了些练手茶去品尝,因此胶澳十里八乡流传着“茗香百种千金贵,不如丁家泡脚茶”的戏言。
炒茶看似简单,其实是功力和天分的凝聚。同一个茶园所产的鲜叶,在制茶高手和普通师傅手中做出来,香气和滋味可能有云泥之别。炒茶最关键之处在于心手合一、心神合一。丁永一为之苦练了四十年,但今天炒茶,他怎么也无法聚敛心神。
德国军舰炮口对准了青岛村,让丁永一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现在,让他担心的不仅是德国军舰上大炮,还有一件近在眉睫关系到丁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他在等待着一个来自京城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于丁永一来说,和德国军舰上大炮同样可怕。它就像德舰大炮随时可能发出的巨大炮弹一样,能让丁家顷刻间灰飞烟灭。虽然怕,但也盼着。丁永一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已经无力挣扎,只能盼着奇迹发生。这段时间的盼与怕,就像黑白无常一样,将整个人紧紧地摄住了。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慌和焦虑,而且这种失控感赶来越明显。
属于丁家的时间不多了。
俗话说,秋收冬藏。立冬一过,年就近了。年,一是过人,二是过银子。若无银子,别说年了,就是冬藏都是个大问题。秋茶倒是收上来了,可是丁家欠下了一大笔茶资。茶农等的不是银子,而是在等过冬的棉衣和粮食,在等糊口活命的希望。无论百姓能否活下去,每年朝廷依例的贡茶都是要交的。现在,大清割地赔款,白花花的银子都给了洋人,连军费都捉襟见肘,贡茶之银自然连年拖欠。今年贡银能给多少,往年的拖欠能还多少,都是个未知数。贡银的数量决定着丁家的兴衰存亡。
这个家还能不能撑得下去,贡银消息一到生死立判。
天后宫祈福的钟声让丁永一感到心惊肉跳。德国军舰上大炮似乎是个凶兆,丁永一觉得指向青岛村的炮口,分明正对着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