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杂证谟暑证 (第2/6页)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谓之温病;在夏之暑,即谓
之暑病。是温病、暑病。亦皆伤寒之别名耳。经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又曰∶凡病伤寒
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即此谓也。伤暑之病有不同者,其因暑
而感寒者,寒则伤形,即伤寒也;因暑而受热者,热则伤气,即伤暑也。是内伤外感,俱有
暑病之不同耳。经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即此谓也。盖气盛身寒
者,谓身受寒邪而气无恙也,故曰伤寒。气虚身热者,谓身冒暑热,而热伤气也,故曰伤暑。此义人多不解,而谓伤寒者必身寒,则于理不通,而大昧经旨矣。
一、夏月盛暑之时,必令身有微汗,此养身之道,最得时宜者也。若必使快然无汗,则
未免阴胜于阳,多致疾矣。观之经曰∶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是言暑汗之勿宜止也。又曰∶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是言暑汗不出之为病也。此夏月之汗宜否,盖可知矣。
一、夏月伏阴续论,在前第二卷《传忠录》中。
一、暑有八证∶脉虚,自汗,身热,背寒,面垢,烦渴,手足微冷,体重是也。凡治此
者,宜调理元气为主,清利次之。
一、中暑死者,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只宜以温暖之物,护其脐中,徐徐治之。
论治(共五条)
属性:一、阴暑证,凡暑月外感风寒,以致阴邪抑遏阳气,而病为发热头痛,肢体拘急酸疼,
无汗恶寒,脉紧等症,此即伤寒之属。治以解散为主,宜正柴胡饮、小柴胡汤,或一、二、
三、四柴胡饮之类,酌其寒热虚实,随宜用之。若脉见微细,气体虚弱,不可发汗者,但宜
补中气,使元气渐充,则寒邪自散,不必攻邪也。或用补中益气汤主之。若邪感于外,而火
盛于内,或阳明热甚者,宜柴胡白虎煎之类主之。若寒邪在表未解,而六脉微细,背冷恶寒
,或呕恶泄泻,内无热证者,此正伏阴在内,而邪不易解,
虽在暑月,亦速宜温中,如理阴
煎、理中汤、大温中饮、麻桂饮之类,皆宜速用,不可疑也。亦不可迟也。若邪盛于外而中
不甚虚者,或以五积散。以上诸证有不能尽者,俱宜以伤寒门诸法,察而治之。
一、阴暑证,凡内伤生冷,致损胃气,而病为腹痛、泄泻、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