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对啊,颉利倾巢而动,难道不怕我们抄他后路?”
诸葛牧马上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如果颉利可汗集结所有兵力进攻长安城,那草原就是空虚一片,刘景完全可以趁机打下定襄城。
刘景笑道:“岂不闻围魏救赵?”
诸葛牧点头道:“对,长安城有难,我们必定回兵支援,也就不存在偷袭定襄城的问题了。”
“不过,颉利可以围魏救赵,我们未尝不可?”
突厥可以进攻长安城,逼迫刘景回兵增援,那么刘景也可以攻打定襄城,逼迫颉利回兵。
刘景笑道:“你知道突厥和大唐最大的区别在何处?”
诸葛牧想了想,说道:“突厥不讲道义,我们大唐礼仪之邦。”
噗...
刘景笑得肚子疼,说道:“突厥是游牧,我们是农耕,他们放羊,我们种地。”
“我们建立城池,粮食财富都在城里,我们要守城,不能丢弃。”
“而突厥是放牧的,他们只需要赶着牛羊走就行,居无定所。”
“长安城是大唐的国都,定襄城呢?不过是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而已,他们完全可以不要。”
“所以说,我们没办法逼迫颉利回兵。”
就算刘景偷袭定襄城,那也没什么用,颉利发兵的时候,肯定会让人口牛羊西迁或者北移。
长安城不一样,百万人口,房子粮食财富都在那里,必须守住。
诸葛牧皱眉道:“大人,我们何时发兵?”
刘景抬头看着诸葛牧,问道:“本官何时说要发兵?”
诸葛牧奇怪地问道:“既然长安城必守,我等自然要集结兵马回援长安城。”
道理都说完了,长安城的危险就在眼前,诸葛牧觉得肯定要回防增援。
刘景摆摆手,说道:“不用,颉利这次能打到泾县,但是不能打到长安城下。”
“我只是一个发配归义镇的代理招抚使,回援长安城这种事情不是我应该做的。”
刘景现在手中有精兵三万,凭借着三万精兵,完全可以从后路包抄颉利,将他们消灭在萧关一带。
但是,颉利这次进攻,虽然凶险异常,却不致命,没必要紧张。
还有一点,颉利可汗这次逼迫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对于大唐来说很重要。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的奇耻大辱,他会驱使李世民励精图治。
国无外患,必有内忧,留着突厥给李世民,是一种鞭策。
诸葛牧心中着急,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刘景说没事,那肯定就没事。
“那属下告退了。”
诸葛牧拜道。
刘景笑道:“去吧,别担心,颉利闹不出什么东西来。”
诸葛牧出了房间,到了外面。
此时的归义镇内有校场,秦风和程横正在练兵,三万精兵铠甲精良,全部配备陌刀和强弩,还有战马,这样的装备就算御林军也比不上。
秦风、程横二人见诸葛牧出来,赶忙上前问道:“大人怎么说?”
颉利集结兵马的消息他们知道,就等着刘景下令。
诸葛牧皱眉道:“大人说颉利的目标是长安城。”
秦风和程横同时吃了一惊,说道:“好贼子,居然敢直逼长安!”
“那我们是攻打长安城,还是进攻定襄城?”
这三人在刘景的调教下,都是精通兵法之辈,听说颉利进攻长安,马上就想到了对策。
诸葛牧摇头道:“大人说...不要紧,我们哪都不去。”
这...
秦风和程横懵了...
诸葛牧说道:“两位,大人算无遗策,我们执行命令便是。”
两人想想也是,刘景从来不说错,不发兵肯定有不发兵的道理。
....
...
长安城。
刘景在归义镇逍遥度日的时候,长安城正笼罩在战争的乌云中。
御书房。
李世民一身戎装坐在上首,堂下站着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
房间里的气氛非常压抑,颉利可汗发兵的消息已经到了长安城,李世民能用的武将和兵马都派出去了。
但是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们心里都没底。
突厥盘踞草原已久,此时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颉利拥兵百万,手下精兵猛将多如牛毛。
反观李世民,他刚刚登基不久,内部的李建成余党还没有肃清,根基尚不稳固。
颉利发兵以讨伐李世民,重新扶立李渊为借口,在朝野内外甚至引起了不少的共鸣。
这时候两边交战,胜负难料。
“颉利到哪里了?战况如何?”
李世民沉声问道。
杜如晦看了一眼房玄龄,走出来说道:“启奏皇上,颉利已经攻破萧关,独孤将军和尉迟将军正在鏖战。”
此时,杜如晦是兵部尚书,所以李世民问他。
长孙无忌闻之一震,萧关乃是关中的北大门,萧关破了,关中门户大开,往东南便是平原之地,骑兵可以驰骋无阻。
李世民听说萧关已破,脸色更加黯淡,他不知道这皇位还能坐多久。
从玄武门杀李建成,到逼迫李渊退位,自己这个皇帝没有做几个月,龙椅都没有坐热,就要被外族灭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