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世民如此,杜如晦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还有什么事情,一起说吧。”
李世民看出了杜如晦欲言又止。
杜如晦叹息一声,说道:“独孤将军阵亡了。”
李世民听闻独孤彦云阵亡,心头涌起一阵悲凉之意。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本想劝一劝李世民,但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说人已去,节哀顺变?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啊。”
李世民仰天长叹道。
这话说得房玄龄三人面红耳赤,这明摆是说他们这些臣子无能,未能力挽狂澜。
可李世民并非此意,他只是突然想起三年前的事情,罗艺手下的将军凭借区区三千人大破贺勒十万之众。
若是这样的人才能够为他所用,何愁突厥不灭。
可偏偏这样的人才在罗艺帐下,岂非造化弄人?
想到此处,李世民又叹息一声。
那样的人才在罗艺帐下,也是天大的威胁,就算抵挡住了颉利的进攻,一旦罗艺造反,谁能挡住那样的猛将?
李世民仰头看着房梁,许久说道:“集结所有兵马,随朕往泾阳去。”
颉利可汗破了萧关,必定从泾阳过渭水,然后直扑长安城。
李世民要在渭水河畔与颉利决战。
听闻李世民要御驾亲征,长孙无忌被吓了一跳,连忙劝道:“皇上,臣等还在,无须御驾亲征。”
房玄龄也劝道:“颉利此时乃是得胜之兵,其锋不可当,皇上切勿弄险。”
现在的颉利可汗正是兵锋正锐之时,这个时候去和颉利打仗,实在是以卵击石,绝非明智之举。
他们这些大臣还在,轮不到李世民冲在前面。
李世民说道:“众位爱卿可以上阵,朕为何不能!难不成要等众位都战死了,朕再去?”
“无须多言,朕自太原起兵以来,征战十余年,非是那太平之君王。”
“点兵,随朕出征!”
李世民也算是开国之君,李唐的天下其实是他们兄弟三人打下来的,李渊能当皇帝,只是因为生了三个好儿子。
从太原起兵到建立大唐,李渊其实没啥用,都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在打仗。
所以李世民才这样说。
李世民心意已决,他们三人自无二话,即刻按照圣旨集结长安城所有兵马,往泾阳与颉利可汗决战!
李世民出了御书房,起身到了立政殿。
这里是长孙皇后居住的地方。
进了门,宫女马上过来迎接,一个长相端庄的女子出来相迎,正是长孙皇后。
见李世民满面愁容,皇后如何不知是因为突厥入侵之事。
“皇上,我大唐自有国运在,请宽心。”
皇后出言安慰道。
李世民摇头叹笑道:“朕也希望如此!”
二人坐下来,宫女要倒茶,皇后却摆摆手,让她们都退下。
李世民和皇后面对面坐着,两人沉默片刻,皇后开口道:“臣妾听闻尉迟敬德所部打得不错,应当可以抵挡住。”
尉迟恭在前线击破了颉利部将莫啜,大壮唐军声威,此事李世民也知晓。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尉迟敬德当世猛将。”
可尉迟恭虽然勇猛,却不能扭转战局,突厥仍然势大。
两人又是一阵沉默。
皇后突然说道:“皇上,云州城那边没有消息吗?”
李世民愣了一下,说道:“朕派了许多密探进入云州查探,却都失踪了,看来此人确是罗艺帐下的,罗艺有此人相助,也是心腹大患。”
皇后说的自然是刘景。
自从刘景大破贺勒,李世民就派人去云州打探过,但是派出的人最后都神秘失踪了。
李世民接到情报,说是被罗艺全部杀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李世民不是没想过报复,但是罗艺和李建成混在一起,他无法下手。
皇后突然说道:“若是此人能为我所用,该有多好。”
李世民失声叹笑道:“不说为朕所用,不为罗艺所用就好。”
说完,李世民沉默片刻,说道:“观音婢,朕要御驾亲征,往渭水河畔,与颉利一决生死!”
皇后的脸色骤变,两只眼睛扑簌簌落下泪来。
良久,皇后缓缓起身,拜道:“臣妾恭祝皇上凯旋!”
值此国家存亡之秋,长孙皇后不会做儿女之态,不会劝李世民别去,她只有恭祝李世民大胜归来。
李世民点点头,转身出了立政殿。
....
...
归义镇。
刘景正躺在椅子上,看着外面刮起的秋风,感觉身上一阵困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更是窝在被窝里最舒服,一年四季都是睡觉的好时候,刘景眯着眼睛,六子捶着腿,感觉倍儿舒服。
房门突然推开,秦风闯了进来。
六子不满道:“老秦,懂不懂规矩,敲门不会吗?”
秦风没有理会六子的责怪,对刘景说道:“大人,候骑侦察到20万突厥骑兵悄悄接近。”
刘景眯着的眼睛突然睁开,微微笑道:“哦?是不是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