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大庇天下 > 第1章 这是1990

第1章 这是1990(1 / 2)

<h1>第1章 这是1990</h1>

李四季恍惚间似乎看穿了时间。</p>

重重的眼皮,朦胧间回忆起自己这短暂的一生。</p>

出生在龙国中部农业大省豫省的自己,从小父母双双离世,靠着村里人的百家饭勉强长大。</p>

恢复高考若干年后,终于考上了省内知名院校,原本要被分配到农业局做科员的名额因为一时不察,被最好的朋友联合一个姓彭的女人做了局,无奈放弃。</p>

正逢92年官方正式引入美国友邦保险,一咬牙,毅然投入到当时声名极差的保险行业当中,摸爬滚打多年,也不过是个二级机构(省分公司)的室主任。</p>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儿子罹患重病,需要骨髓移植,才知道自己养了十几年的儿子居然不是自己的。</p>

李四季苦笑。</p>

一阵阵的窒息感和眩晕感已经让他浑身抽搐。</p>

四十多岁的保险公司室主任。</p>

妻子是工人家庭子女,长相甜美、条件优渥,居然下嫁给自己。</p>

频频为公司套取费用和所谓的新人上位背锅、腾位置。</p>

如今更是为了舔自己的部门经理,明知道自己高血压的情况下,在今晚短时间内饮下大量高度白酒。</p>

李四季悔不当初,那报答村民一饭之恩的愿望、考上大学后的人生抱负、自己二十年余年保险从业的理想,此刻烟消云散。</p>

耳边朦胧的听到KTV里的欢声笑语,那是熟悉的声音、公主的谄媚、酒杯的碰撞。</p>

意识模糊中,渐渐沉沦。</p>

龙国豫省。</p>

中西部的一座小城:鲁县。</p>

“四季,四季,快起来,套兔子去了”</p>

李四季恍恍惚惚的坐起身,虽然记忆依然清晰,但眼前这一切仍有些不真实。</p>

这已经是他在这间破土坯房里醒来的第三个早晨了。</p>

窗口呼呼的北风吹醒了头脑。</p>

“来了”</p>

李四季应了一声,利索的把破旧棉衣棉裤套上,拍开已经冻上的水缸,随便抹了一把脸,抓起门口的套索就窜了出去。</p>

门口几个半大的孩子看到李四季出来,都笑嘻嘻的喊着四季哥。</p>

李四季环顾了一圈,招呼一声就往后山走去。</p>

套兔子。</p>

这活儿在如今条件下,是许多农村人秋冬天主要的肉食来源,有时套上兔子,有时候是猞猁、黄皮子、松鼠、野鸡之类的。</p>

几个蹲在门楼下(地方叫法,指大门里侧)的大爷看着李四季,还不忘打趣:“四季,套几只肥的,晚上给你前院二大爷下酒啊”</p>

“哎”李四季应声。</p>

套兔子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就这些个年轻人就能操持得了。</p>

先把缝缝补补的麻网将一小片林子围住,一点空隙都不留,然后所有人分散站在麻网四周,确保赶出来的兔子不会逃脱。</p>

然后几个半大孩子就从围起来的林子一头开始拿着棍子驱赶,这时候受了惊吓的兔子就会从藏身地方跑出来,拼命逃跑。</p

正好撞在麻网上,这时需要赶紧抓起来捆住,不然麻网也会被兔子拼命的挣扎给撕破。</p>

整整大半天,围了七八片林子。</p>

李四季几个人也收获颇丰。</p>

捉到了五只野兔,两只猞猁。</p>

只是二狗子因为不小心,手上被猞猁给划开了一道口子。</p>

如今已经进入阴历十一月,天气寒冷,往后兔子洞会越来越深,再往后如果大雪封山,再去套兔子就不太容易了。</p>

李四季宰了四只野兔,两只猞猁,把肉平均分了。</p>

剩下一只给前院二大爷提了过去。</p>

随便清洗了半只野兔,生火烤了,粗盐早就没了,也就只能将就吃下。</p>

填饱肚子的李四季躺在**,还是如此的不真实。</p>

按理说自己应该早就死了,如今却活在一副十几岁少年的身体里,这身体,这环境,甚至这村落,却是极为熟悉。</p>

所有的记忆、思想如此完整的保存着,有一种不真实感。</p>

但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在显示着如今的时间确实是1990年的冬天。</p>

想不出所以然,李四季迷迷糊糊的反而睡着了。</p>

半夜。</p>

被一阵喧闹声吵醒。</p>

李四季仔细听了听,似乎是前村的吵闹,没有多想,蒙头继续睡。</p>

鲁县张店乡圭章村,说是个村,其实是个大队。</p>

有一条河把村子隔开,有前后之说。</p>

前村大多姓程,据说是以前的地主家后代,后村大多姓吴。而李四季家属于外来口,也有说法是从晋省逃难来的。</p>

翌日一早。</p>

开始下雪了。</p>

呼呼呼…北风。</p>

二狗子站在屋门外死命的拍打本就漏风的门板。</p>

李四季迷迷糊糊醒来,在床头摸索一下,抓到一根细绳,用力一拽,顶着门栓的木棍被拉开,二狗子一下窜了进来。</p>

“四季哥,快去看看吧,土蛋…土蛋…”</p>

李四季猛的坐起来。</p>

“土蛋咋了?”</p>

“土蛋妈昨儿晚上被村长儿子给霍霍了,土蛋还被打了,这会儿还不知道咋样了”</p>

二狗子说完,一把抓起屋里大缸的冰碴子,嘎嘣嘎嘣吃了几口。</p>

“走”</p>

李四季记得,土蛋是他们这几个娃娃里最小的。</p>

也才八九岁,土蛋娘如今应该也就三十岁上下,丈夫是个老师,十年期间批斗时,被下了狠手,落下病根儿。</p>

土蛋刚出生没多久,土蛋爹就死了。</p>

等李四季一路小跑到土蛋家。</p>

就看到土蛋一脸淤青的坐在门楼下面,土蛋娘嘴角流血,一声不吭的在收拾被村里人打碎、弄乱的院子。</p>

看到李四季来了,也只是点点头。</p>

“婶子…”</p>

土蛋娘眼圈有点红,但瞥了一眼土蛋的后背,硬生生给忍了回去。</p>

“带土蛋出去走走吧,四季”</p>

“哎”</p>

圭章后山。</p>

李四季、二狗子、土蛋还有几个差不多年龄的半大孩子,躲在一处低凹处。</p

这里背风。</p>

“土蛋,你没事吧”</p>

李四季轻轻说了一句。</p>

土蛋似乎终于忍不住了,哇哇大哭。</p>

好一阵子才平复。</p>

村长的儿子原本跟土蛋爹关系很好,以前还受土蛋爹的关照,也常去土蛋家吃饭、说话。</p>

自从土蛋爹不在了,这两年似乎动了心思,常常趁着土蛋不在家,撩拨土蛋娘。</p>

寡妇门前是非多。</p>

如果村长儿子程二栓没娶,那倒还好。</p>

但程二栓早就娶了婆娘,还有俩娃,虽然都还小,但也算家庭美满。</p>

这就显得有些流氓了。</p>

昨儿个晚上土蛋在外拐了些干瘪的野菜,再加上冬日里天儿黑得早,等回家的时候就看到自己娘被扒了裤子,按在院里的半拢土堆上。</p>

这才抄起棍子敲了程二栓。</p>

兴是被扫了兴,一番拉扯之下,土蛋八九岁的年纪,自然吃了不少亏。</p>

李四季长吐一口气。</p>

心里知道这个年代,法律并不是很健全。</p>

但作为两世为人的自己,李四季很清楚,程二栓和土蛋娘之间,似乎并不是简单的糟蹋与被糟蹋的事情。</p>

按照前世的说法,如果一个女性拼死不让对方侵犯自己,哪怕是年富力强的成年男子,也很难这么容易上手。</p>

并且,程二栓和土蛋娘之间的事被发现,是因为土蛋提前回了家,才发现并起了冲突的。</p>

其中内情,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p>

虽然李四季凭经验能得出一些结论,但是这对土蛋来说却无法接受,更不能讲给土蛋。</p>

而且在这个时代,女性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出了这种事,不管当事人是否是偷腥或者是强迫,一般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只是女性的名声更加不堪。</p>

李四季和几个小伙伴烤了几个地瓜,这可是难得的东西。</p>

一直到天黑,土蛋才算是平复了心情,只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p>

不太放心土蛋,李四季让其他人先回家。</p>

自己则一脚深一脚浅的送土蛋回去。</p>

只是刚推开堂屋的门,却看到了土蛋娘被三尺麻绳吊在了房梁上。</p>

一条长板凳被踢翻,一边放着家里所有的吃食。</p>

土蛋啊噢一声窜进屋里。</p>

随即就是撕破天际的痛哭。</p>

几天后。</p>

天气更冷了。</p>

北风吹得光突突的树枝嘎嘎响。</p>

条件有限,但村长还是伐了自家一颗老树,给土蛋娘做了棺材。</p>

入殡这天。</p>

程二栓也来了,只是站的很远。</p>

最近他也不好过,回去被村长爹一顿打骂。</p>

妻子也带着孩子搬回了娘家。</p>

村里人对他也是指指点点,要不是村长挨家挨户的去说情,再加上土蛋娘自杀,估计早就有人报警给抓起来了。</p>

流氓罪在这个时期依然是一项很严重的罪名,而且情节严重的,吃一粒花生米也不是没有。</p

折腾一些日子。</p>

土蛋娘的事情终归是告一段落。</p>

虽然人不在了,但家家户户都认为土蛋娘是被强迫的。</p>

也导致了程二栓在村子里更加难以生活。</p>

没过几天,听说是去了外地。</p>

往后许多年也没消息。</p>

李四季心里感慨,但也无奈。</p>

只是土蛋如今除了继承的两间土坯房,半袋子粮食和一些可有可无的农具,真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娃娃。</p>

干脆搬过来跟李四季一块住,也好有个照应。</p>

原本土蛋爹家人口就少,也没啥亲戚,土蛋娘家巴不得跟这事儿撇清关系,更是不管不顾。</p>

李四季倒是觉得没啥,只是土蛋八九岁的年纪,不上学实在是有点可惜。</p>

上辈子自己就是吃百家饭长大。</p>

想不到这辈子,自己不仅要吃百家饭,还得拉扯一个八九岁的娃娃一起吃。</p>

不由得苦笑。</p>

转眼到了隆冬。</p>

天寒地冻。</p>

土都冻得硬邦邦的。</p>

虽说改革开放已经好些年了,但是在这座豫省中西部小县城,依然留存着大量遗留问题。</p>

李四季知道。</p>

接下来的90年代,大批的国有企业倒闭、大量的铁饭碗被砸的稀巴烂、更是大量有见识的人下海,成为了后来名副其实的富一代。</p>

当下政府虽然也鼓励打开思路、响应号召、提高生产力。</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