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许多老百姓依然要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刨生活。</p>
天更冷了。</p>
李四季捡了许多干树枝,把门窗都加固了。</p>
剩下的堆积在院子里、屋子里。</p>
半夜看着依偎在自己身边的土蛋,李四季不由得有些鼻子发酸。</p>
上辈子自己优柔寡断、虽然一身抱负,但却处处碰壁。</p>
原本这辈子再活一世,想着躺平就算了。</p>
但看着身边的土蛋,觉得起码得让这半大娃娃能吃口热饭、有个住处、偶尔吃口肉啊。</p>
说干就干。</p>
李四季盯着自己院子里、屋子里的大量干柴。</p>
如今是1990年的冬天。</p>
国有煤炭局和下属的国有煤场垄断着煤炭这一重要的资源。</p>
北方人冬天取暖,城里的要煤球、煤块,而农村只能找点树疙瘩或者干柴。</p>
虽说鲁县并不在黄河以北。</p>
但因为靠近豫省西南,属于平原向丘陵山地过度的地带。</p>
最低气温有时也能达到零下二十来度。</p>
说干就干。</p>
李四季招呼来这几个小跟班。</p>
又找了前院二大爷,让去给村长说说情。</p>
借了村里共有的一处废窑。</p>
烧炭!</p>
烧炭说起来挺简单,但就是很熬人,另外需要大量木材,自己也不敢随便去砍伐。</p>
只能说借着寒冬腊月的时候,尽可能的收集手臂粗细、或者碗口粗细的枝干。</p>
废窑的位置在村东的陇背上,跟村子隔了好几里地。</p
所幸废的不是很严重。</p>
找了些铁锹、锄头、镢头之类的工具,在窑圈里圈几个五六尺方圆的洞洞,四周靠边留下烟洞和火眼,再把第一批准备好的木材截成长短一致,一段段码进去,整整齐齐。</p>
因为李四季不记得什么树烧炭最好,当然就算知道,这时期也不敢去伐。</p>
只得用一些北方常见的榆树之类的枝干。</p>
第一窑很重要,毕竟烧炭容易,但是出炭的时候可是要有讲究的。</p>
找了些松柏枝,堵在引火口。</p>
然后霍霍了一些黄泥,干草,一层层覆盖。</p>
然后就可以引火了。</p>
烧炭一般几个昼夜就行。</p>
李四季知道,如果是前世,兴许都不用这么久。</p>
只是他记得不多,只印象当烟口不出烟的时候,再把洞口、烟口、火眼封住就行。</p>
一般封窑七天左右就可以开窑出气。</p>
再冷却几天,基本就可以了。</p>
但是这个时间和火候的把控很重要,一个不好,可能就不是炭,而是烧成灰了。</p>
足足过了十天左右。</p>
这天是腊月初六。</p>
都说腊七腊八,冻傻叫花。</p>
说明这几天往往天气最是寒冷。</p>
但今天是开窑的日子,李四季和小伙伴忙活了十天,都想看看第一窑烧的炭怎么样。</p>
开窑取炭。</p>
看着土蛋一脸乌黑,还不停的咳嗽,但是咧着嘴、流着大鼻涕流子,捧着一长段乌黑的木炭,李四季和小伙伴都兴奋了。</p>
木炭烧成了。</p>
一段段乌黑发亮的木炭从窑里捞出来,被运送到一边通风避雨的地方码齐,第二窑就填了上去。</p>
“四季哥,咱烧这么多炭,这下冬天可是不怕冷了”二狗子上次套兔子的手结痂了,只是冬天好的慢。</p>
“你们一人抱几根回家先用着,二狗,哥求你个事儿”李四季说。</p>
“四季哥,你说就说,啥求不求的”二狗是几个人里仅次于李四季年纪的,如今也有十三四岁了。</p>
“把你家的架子车让哥用用”</p>
“能行”</p>
李四季不仅想过个不受冻的年。</p>
更要通过烧炭卖炭,能赚点钱。</p>
毕竟就算自己想躺平,但是无依无靠的土蛋可咋整?</p>
而且开春后土蛋还得去上学,光学费就成问题。</p>
土蛋娘好是好,给土蛋留下个好名声,自己也博了个好名声。</p>
只是苦了土蛋以后了。</p>
李四季摇摇头,兴许土蛋娘早就知道自己会照看土蛋,所以上吊的时候,甚至都把家里稍微有点价值的东西都放在脚边,方便土蛋和自己找到了吧。</p>
第二天。</p>
没有下雪。</p>
但路还是不太好走。</p>
风小了一些,路上也有了些行人。</p>
李四季拉着架子车,土蛋在后面推着,其他人也要来帮忙,被骂回去了。</p>
要是这群孩子都跟自己出去,天寒地冻的,万一有点啥事儿,自己也担不起。</p
土蛋当然更不能自己留在家里,跟着自己,就他一个,自己也好照看。</p>
“四季哥,这炭有人要么”土蛋有些担心</p>
李四季没说话。</p>
他也不知道怎么样。</p>
但是他知道该去哪里卖。</p>
私营经济早几年就出现了,但在内地只是小规模的样子,远不如沿海那般。</p>
但是在小县城里,也有了一些零零散散做小生意的、开个门市部的存在了。</p>
李四季要去的,就是国营煤场外二里地的一个路口,如果记得没错,那里是本地及外地来拉煤的必经之地。</p>
但是如今煤炭依然是国家重要管控的资源,甚至于很多人因为煤炭供应不足,每次拉煤虽然条子批了不少,但是却要分好几次才能拉够。</p>
如今,除了煤块,煤球更是热销。</p>
因为太过紧俏,听说有些地方也有用木柴和木炭替代煤用来取暖的事情。</p>
架子车停在路边。</p>
稍微把盖着的草栅子揭开一些,露出几段乌黑发亮的炭。</p>
这毕竟是截胡国有煤场的生意,虽说在哪卖都是卖,但毕竟这里的机会更大。</p>
只是如果被有心人针对,凭着李四季和土蛋,几乎是毫无招架的。</p>
等了一个多小时,路过的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p>
只是没有一个人上前询问。</p>
李四季和土蛋冻得不行。</p>
干脆砸开一根木炭,用干草引火,不一会儿就烤化了地面的积雪,露出了地面。</p>
兴许是运气好。</p>
这木炭燃烧起来并不快,而且出烟很少,正中心的木炭泛着微微蓝光。</p>
这时候一个夹着皮包的中年人搓着手看了一眼,犹豫了一下走了过来。</p>
李四季也没多想,只客气的说了句:“天儿冷,叔,烤烤火”</p>
中年人点点头,有些疑惑的朝李四季和土蛋看了几眼。</p>
都是些孩子嘛。</p>
“给家里卖炭?”中年人说。</p>
“嗯,家里弄得多,俺们两兄弟出来碰碰”李四季笑了笑,摸了摸冻得有些僵硬的鼻头。</p>
“弄得多?有多少?”</p>
“七八百斤吧还有”</p>
中年人有些失望,原以为是个大生意,结果也就七八百斤。</p>
但是就算是七八百斤,也是李四季夸张了。</p>
其实就算第二窑烧出来,也不过将近三百斤而已。</p>
中年人烤了会儿火。</p>
兴许是暖和了些,说了声谢谢小同志。</p>
就急匆匆的朝着国有煤场而去。</p>
只不过一上午时间,李四季一斤炭都没卖出去。</p>
临了中午,土蛋有些丧气。</p>
但李四季知道,自己在这卖炭,来来往往都看到了。只是没人买的原因是不知道炭怎么样,自己点了一根,也算是做了产品展示。</p>
生意可能就在路上,要耐心的让子弹飞一会儿。</p>
果然。</p>
在李四季和土蛋啃完已经冻得硬邦邦的土豆蛋子之后没多久。</p
上午那个夹着皮包的中年人又折返回来了。</p>
“小同志,能当家么?”</p>
“当然能”</p>
“那行,跟我走”</p>
土蛋有些紧张。</p>
李四季倒是很冷静。</p>
中年人只管走,后面李四季拉着装满木炭的架子车。</p>
几个小时后。</p>
李四季的架子车上已经空无一物了。</p>
1990年的冬天,原本并不知晓煤炭价格的李四季,也间接打听知道如今一吨煤炭也只是要100块钱左右。</p>
这还是今年涨价后的行情。</p>
而木炭的价格还要更贵一点。</p>
但自己已经夸了海口,这第一批只是给了一百来斤,就这已经让李四季拿到了足足二十几块钱。</p>
前世的时候,有调查说90年代初,大陆人均工资300-500元,李四季只能翻白眼,“人均”的不错。</p>
其实很多人这个时期工资并不高,偏远的县城甚至几十块钱都算不错了。</p>
土蛋眼里冒光。</p>
回家路上给小伙伴们每个人带了一张烧饼,还花了一毛钱买了一小袋子糖块。</p>
只是还欠着这位陈老板八百来斤的木炭要尽快了。</p>
毕竟,农村过年早。</p>
过了腊八就是年。</p>
尤其是腊月二十三之后,家家户户就要大采购了。</p>
如果趁着这个时间,把炭烧足了,兴许能在这个冬天让日子好过一些。</p>
李四季上辈子疲沓,那是因为就算努力,功劳和结果也不是自己的。</p>
久而久之就躺平了。</p>
但是当年谁还没有梦想呢?</p>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p>
是个大小伙子,应该都有过这种情怀吧。</p>
只是上辈子太多人生的岔路口,李四季要么走错了,要么没赶上,要么放弃了。</p>
所以看着手里还剩下的二十块钱,李四季心里信心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