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景岳全书 > 第27章 杂证谟痉证

第27章 杂证谟痉证(1 / 2)

经义

属性:《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厥阴在泉,客胜则大

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螈,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并,腰腹时痛。

《经筋篇》曰∶足太阳之筋病,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盘中纽痛,不可左

右摇。足少阴之筋病,主痫螈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

能俯,阴病者不能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

,阴急则俯不伸。

《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

为拘,弛长为痿。

《经脉篇》曰∶膀胱足太阳也。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

不可以曲,如结,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

《气厥论》曰∶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诊要经终论》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

死矣。

《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阳所至,为寝汗痉。

《热病篇》曰∶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热

病不可刺者有九,九日热而痉者死,腰折,螈,齿噤也。

《厥论》曰∶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治主病者。

论证(共六条)

属性:之为病,即《内经》之痉病也。以痉作,盖传写之误耳。其证则脊背反张

,头摇口噤,戴眼项强,四肢拘急,或见身热足寒,恶寒面赤之类皆是也。

仲景曰∶太阳之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

者,名曰柔。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风病,下之则,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

陈无择曰∶夫人之筋,各随经络退出于身,血气内虚,外为风寒湿热之所中,则。盖风散气,故有汗而不恶寒曰柔。寒泣血,故无汗而恶寒曰刚。原其所因,

多由亡血,筋无所营,故邪得以袭之。所以伤寒汗下过多,与夫病疮人,及产后致斯疾者,

概可见矣。诊其脉皆沉伏弦紧,但阳缓阴急,则久久拘挛,阴缓阳急,则反张强直,二证各

异,不可不别。

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

枯燥,所以筋挛。观仲景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风病下之则成痉。疮家不可发汗

,汗之亦成痉。只此数言,可见病者多由误治之坏证,其虚其实可了然矣。自仲景之

,惟陈无择能知所因,曰∶多由亡血筋无所营,因而成痉,则尽之矣。但惜其言之既善,

而复有未善者,曰∶血气内虚,外为风寒湿热所中则痉,斯言不无又误。若其所云,则仍是

风湿为邪,而虚反次之。不知风随汗散,而既汗之后,何复言风;湿随下行,而既下之后,

何反致湿。盖误汗者,必伤血液。误下者,必伤真阴。阴血受伤则血燥,血燥则筋失所滋,

筋失所滋则为拘为挛,反张强直之病势所必至,又何待风寒湿热之相袭而后为痉耶?且仲景

所言,言不当汗而汗也,不当下而下也。汗下既误,即因误治而成矣。岂误治之外,

必再受邪而后成痉,无邪则无痉哉!此陈氏之言,不惟失仲景之意,而反致后人疑惑,用持

两端。故凡今人之治此者,未有不以散风去湿为事,亦焉知血燥阴虚之证,尚能堪此散削否?此不可不为辨察。故余列二子之论于前,以资后学之印证。

一、痉证甚多,而人多不识者,在不明其故而鲜有察之者耳。盖凡以暴病而见反张戴眼

、口噤拘急之类,皆痉病也。观仲景以汗下为言,谓其误治亡阴所以然也。余因类推,则常

见有不因误治,而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如中风

之有此者,必以年力衰残,阴之败也。产妇之有此者,必以去血过多,冲任竭也。疮家之有

此者,必以血随脓出,营气涸也。小儿之有此者,或以风热伤阴,遂为急惊,或以汗泻亡阴

,遂为慢惊。凡此之类,总属阴虚之证。盖精血不亏,则虽有邪干,亦断无筋脉拘急之病,

而病至坚强,其枯可知。故治此者,必当先以气血为主,而邪甚者,或兼治邪。若微邪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