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①,仁能善断②,明不伤察③,直不过矫④。是谓蜜饯不甜⑤,海味不咸⑥,才是懿德⑦。
【注释】①容:忍受、包含。②善断:善于决断事物;断,分别的意思。③伤察:失于苛求。察,作苛求解。吕氏春秋贵公:“处大官者,不欲小察。”④矫:乖违。⑤蜜饯不甜:蜜饯为糖汁浸渍而成的果品,所以不甜的意思,是说不过于甜。⑥海味不咸:以盐腌制却能不失于咸。⑦懿德:醇美之德也。诗经:“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译文】心性纯正而能容纳他人,心地仁慈而能善于决断事物,聪明睿智而不失于苛求的气质,行事正直而不乖违人情。这就是所谓的蜜饯浸渍糖汁后能不过甜,海产经过盐腌后能不过咸,这才是美德。
【评析】“蜜饯不甜、海味不咸”,光看字面,很容易使人迷惑,但如果明白了太甜、太咸都有伤胃口,自然就明白这句话的道理。人,也是一样,方不容物、优柔寡断、矫情偏直,都不是中庸之道,均非处世所应有,必须能在不断反省中改正自己,才是立身之道。
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贫家净扫地①,贫女净梳头②,景色虽不艳丽,气度③自是风雅④。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⑤,奈何辄自废弛⑥哉?
【注释】①净扫地:即勤于洒扫门庭。净,清洁之,引申作勤解。②净梳头:勤于梳洗。③气度:气概。④风雅:文雅。⑤寥落:犹言寂寞。吕温诗:“独卧郡齐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⑥废弛:当为不为曰废弛。王冕剑歌行:“学书学剑俱废弛。”
【译文】贫穷人家要勤于洒扫庭院,贫穷女子要勤于梳洗头发,景色虽不够豪华美丽,气度却是文雅不俗。读书明理的人,一到为贫穷所困、失意潦倒的时候,为什么常要自甘堕落呢?
【评析】贫穷潦倒,这种环境自古以来不知埋葬过多少人,固然使人同情,但更值得警惕。因为贫穷潦倒并不可耻,也并不能永远困住人,屈服丧志才是可耻,也才能永远困住人。因此,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形势是客观的,操之在我,不要屈服于一时的困逆。
末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①,忙处有受用②;静中不落空③,动处④有受用;暗中不欺隐⑤,明处有受用。
【注释】①放过:纵之使失去。②受用:受益;朱子全书学:“认得圣贤本意道义实体不外此心,便自有受用处耳。”③落空:没有着落。④动处:指到了任事的时候。⑤欺隐:在人看不到处做出欺诈的事。隐,人看不到处。
【译文】悠闲的时候不要随便把时间放过,到了事忙的时候就会受益;清静的时候不要使心里无所事事,到了有责任在身的时候就会受益;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不要做出欺骗良心的事,到了大众面前就会受益。
【评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圣如孔子都不能保其本身没有意外,而说出这样的话,我们这班后知后觉之徒,岂能不更加警惕?闲、静之时,自然还必须存有忙、动时之心。至于暗处不欺,明处受用,也容易明白;“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纸包不住火,再隐密的勾当也有暴露的时候;无亏心之事,言行光明坦荡,所到之处人人敬重,进退应对当然受用。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①向欲路上去,便挽②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③,切莫轻易放过。
【注释】①才觉:一发觉。才,一、但。许裴赠芸窗诗:“只是霜毫冰茧纸,才经拈起便新奇。”②挽:拽之使止的意思。③关头:事情经过的重要部分或时期,亦称关键。
【译文】心中浮起意念时,一发觉是往私欲方向走,就要引向理智的正路上来。一浮起就发觉,一发觉就转变,这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评析】一念不慎,足以铸下千古恨事。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大众传播工具每天都有来自不同角落的这类报导。其实,人都有分别善恶的心,主要是定力不够,把持不住自己,使得自已越陷越深,终致不能自拔。如果一开始就有向善的决心,往往就不会为外物所动播。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彻①,见心之真体②;闲中气象从容③,识心之真机④;淡中意趣冲夷⑤,得心之真味⑥。观心之证道⑦,无如此三者。
【注释】①澄彻:即澄澈,清明的意思。王献之镜湖帖:“镜湖澄澈,清流泻注。”②真体:本体。③气象从容:气象,气概;从容,舒缓貌。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④真机:指灵明之心。机,指灵慧。⑤冲夷:谦冲和乐。⑥真味:本味。⑦证道:参证之道。
【译文】安静的时候,思虑清明,可以看到心的本体;悠闲的时候,气概舒缓,可以看到心的本性;平淡的时候,意趣谦和,可以领会到心的本味。反省参证的道理,没有比这三种方法更好的。
【评析】人如要有真实的人生,必须先有宁静
淡泊的胸襟。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们竞相追求享受,每天汲汲于物欲,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愈来愈为尖锐,这使得人生价值每况愈下,人心愈趋于卑靡,而物质已反客为主,大有统治人类之势。人类如欲免于物质的奴役,本真如欲免于物欲的埋葬,那么,就要返璞归真,有淡泊宁静的胸襟。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见真乐
静中静①非真静,动处②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③非真乐,苦中④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⑤。
【注释】①静中静:没有生息时的静;第一个“静”指没有生息。②动处:喧扰的环境。③乐处乐:无忧无虑时快乐;第一个“乐”作无忧无虑解。④苦中:困苦的环境。⑤真机:真实的机趣。机,机趣的意思。
【译文】没有生息的静不是真的静,在喧扰的环境中能够静得下来,才是真正契于内心的境界;无忧无虑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在困苦环境中得来的快乐,才是性灵真正的机趣。
【评析】“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至,风来波浪起。”在这朴素动人的画面,有着幽邃的悟境,这是静思的时候,也是活跃的时候,但在一切时空中,又只是一池湖水而已。永明延寿禅师这首偈子,和这里的意思不正一样?
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舍己毋处其疑①,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②毋责其报,责其报,并③所施之心俱非④矣。
【注释】①毋处其疑:是说不要存有犹豫不定的心。处,留也;疑,犹豫不定。②施人:帮助人;惠曰施。③并:两相平比。④俱非:全都是伪的。俱,都、同;非,伪也。
【译文】要牺牲自己不能存有犹豫不决的念头,存有犹疑不决的念头,就是所想牺牲的念头都蒙上羞愧了;想帮助人就不能要求对方回报,要求对方回报,连想要帮助人的一颗心都是假的了。
【评析】见义要能勇为,并且要有不冀回报之心。我曾经听过友人某君一段遭遇,他在公车上看见一位老年人伛偻地站在他身旁,立刻想到应该起身让坐,却因怕旁人的注目而不敢。其实人有以道德自任的责任与义务,何必犹疑不下?而行道既为人的责任与义务,又怎能想要受者感激甚至图报?
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①,吾厚吾德以迓之②;天劳我以形③,吾逸吾心以补之④;天厄我以遇⑤,吾亨吾道以通之⑥。天且奈我何⑦哉?
【注释】①薄我以福:薄,当动词用,减轻的意思。福,吉祥曰福,率指富、贵、寿、考、子孙繁盛、身体健康等而言。②迓之:迓,迎也;之,指天之所薄。③劳我以形:劳,当动词用,劳动的意思。形,即形体。④补之:补,益也;之,指天之所劳。⑤厄我以遇:厄,当动词用,因的意思。遇,遭,遭受。⑥通之:通,顺的意思;之,指天之所危。⑦奈我何:使我如何。
【译文】上天要减轻我的福分,我增进我的德行来予以迎接;上天要劳动我的身体,我安定我的内心来予以补益;上天要困危我的境遇,我开辟我的道路来予以畅通。这样上天能拿我如何呢?
【评析】“天助自助者”,就是在告诉人要勇敢坚强地面对现实,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危而灰心丧志。环境乃是勇者所创造出来的,因为勇者“不忧、不惧”,处变能不惊,庄敬以自强;惟有懦弱的人,才不思振作,对环境安协、屈服。
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怜人
贞士无心徼福①,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②;怜人③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④。可见天之机权最神⑤,人之智巧⑥何益?
【注释】①徼福:祈福,求福。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敞邑之社稷,辱收寡君。”②牖其衷:牖通诱,导也;衷:心。③怜人:即不立之人也。书立政:“国则罔有立政用怜人。”④夺其魄:夺,除;魄,人之精神依附形体而存在者。⑤机权最神:机权,一作机缄,指天的气运变化。神,微妙难究。⑥智巧:计谋。
【译文】志节坚定的人没有祈福之心,上天就在这无心之处去诱发他的善心;行为不正的人处心积虑躲避灾祸,上天降灾祸,在他处心积虑的时候耗尽他的精神。可见上天的气运变化最微妙难究,人的计谋有什么益处?
【评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上。”《论语·颜渊篇》上这句子夏拿来安慰司马牛的话,看
来似乎颇为消极,其实细细领会,却很有道理。想想寿命、富贵如果能由祈祷中得来,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又如果本身三心两意,没有一个目标,只知烧香拜佛、守株待兔,福分就会降到身上吗?至于处心积虑躲避罪名,更是不可能的事;事实终归事实,自己犯的过失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要如何去掩蔽呢?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声妓晚景从良①,一世之胭花无碍②;贞归白头失守③,半生之清苦俱非④。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⑤也。
【注释】①从良:古时**,隶于乐籍,视为贱
业;脱籍则入于良家,故谓**脱籍曰从良。②无碍:佛家语,亦作无碍,通达自在之义;无障隔之义。如佛智曰无碍智,言佛智通达自在也;阿弥陀佛亦称无碍光佛,言阿弥陀佛之光明,无物能障隔之也。③失守:即失身。守,所守的贞节。④俱非:是说没有代价,都付诸流水。非,不,表否定。⑤名言:善言也。晋书山涛传:“涛与虑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
【译文】声色场中的**晚年能够嫁人专心家事,那么以前的**又有什么妨害;立志守寡的妇人老年因不耐寂寞而失身,那么半生所过的清苦都付诸流水。俗话说:“看人只看后半生。”真是一句很对的话。
【评析】“善始者不如善终”,人生诚然重结果;这除了在教人保全晚节外,更有鼓励那些二度或还在错误之中生活的人,及时回头的意思在。周处早年横行乡里,被视为大害,但因为能及时幡然悔悟,改过向上,或为一代忠臣义士,不仅当时人们不再记恨他早年的作恶为害,感佩他的勇于改过,后人更引为可贵的典型。
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平民肯种德施惠①,便是无位的公相②;士夫徒贪权市宠③,竟成有爵的乞人④。
【注释】①种德施惠:种德,积德。书大禹谟:“桌陶迈种德。”施惠,散恩德予人。②公相:老觉庵笨记:“蔡京为太保,号公相。”称录:“古以师、保为三公,故丞相兼大师者称曰公相。”③贪权市宠:贪图权势,冀求宠幸。市,买也。④乞人:乞食之人。孟子:“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平常人肯积德散恩惠给人,就是没有实位的公相;官吏贪图权势冀求宠幸,到底是有职位的乞丐。
【评析】任何人只要能够践守道德,多种福田,受人尊敬的程度即不下于公相。而身居官职,逢上司则打躬作揖、尽力奉迎,对下属则作威作福、予取予求,这种人谓之为乞丐,算是便宜!当今社会公务人员不法之事时有所闻,今后如欲重见漠唐之世,固然有待各方面的建设,但公务人员身系人心风气,人心风气即立国建国之大本,但愿今日的公务人员没有一个是后世子孙的罪人。
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问祖宗之德泽①,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②;问子孙之福祉③,吾身所贻④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⑤。
【注释】①德泽:犹言恩泽。汉书食货志:“德泽加于万民。”②积累之难:指德泽积累的不易。难,不容易。③福祉:即福利;福曰祉。④贻:遣、遣留;或作诒。⑤倾覆之易:指福祉倾覆的容易。
【译文】要问祖先所遣留的德泽,我们身上所享有的就是,应该想到祖先积累很困难;要问将来子孙的福祉,我们身上所留下来的就是,要想到子孙的倾覆很容易。
【评析】人类一身的智慧与财物,都是先人历代遗传的结果,得来不易,岂可不善加利用?而本身的一切,百年之后亦将传留子孙,若子孙不能实视利用,刹那间就化为乌有。所以每一个人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义,就在继往前开来、承先启后,岂能失根忘本?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①,无异小人之肆恶②;君子而改节③,不及小人之自新④。
【注释】①诈善:虚伪的行善。汉书张汤传:“臣固愚忠,若张汤乃诈忠。”善,好事之称,在此指行好事。②肆恶:肆意作恶。肆,本作放纵解,在此有恣意之意。恶,不善不良之事。③改节:就是变节、改变志节。陆机五等诸侯论:“中人变节,以助虐国之桀。”改,更、变更。④自新:重新,就是革去已往过失的意思。史记孝文纪:“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译文】身为君子而假装行善,和小人肆无忌惮地为恶并无两样;身为君子而改变志节,还不如小人的改过自新。
【评析】“君子无作伪,作伪是小人;小人未尽恶,自新即君子。”君子大都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一旦变节,为害之大远于小人作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人若能走向自新之路,即是君子面目。世上不乏小人改过之后成为忠义之士的事例,而假借君子之名欺世诈善也大有其人。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