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因自身个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治人之道,而
敢说硬话在曾国藩治人哲学中颇为明显,或者说是曾国
藩治人决断的一项突出表现。这与曾国藩的明强不倔的性格有
极大关系。因此,在治人之上,就应区别性格,“对症下药”
湘军在曾国藩的勤加训练下,已成劲旅,于是奉命募为官
勇,出境进剿。湘军也就此分编为陆师、水师,声势日渐强
大,自此和太平军鏖战于湘江南北。
曾国藩本人在战事中,以岳州、靖港之败,两次投水,先
为幕客章寿龄拯救;以湖口水师大溃又欲自戕,得罗泽南等劝
止。曾国藩自此整军进战,毫不灰心。嗣奔父丧由瑞州返里,
时为咸丰七年丁巳二月。次年戊午秋,奉命复出,由武昌经九
江、湖口以达南昌,准备图皖而后及江南金陵。
十年庚申四月,曾国藩奉命署理两江总督;六月着予补
授,又加以钦差大臣之名督办江南军务,曾至皖南,危而复
安。十一年辛酉二月,他至休宁督攻徽州不下,仍回驻祁门,
督饬水陆围攻安庆。太平军攻击不已,情势危急,有人劝其解
围他移,他自书遗嘱寄家,帐悬佩刀,誓以身殉。
据记载,李元度确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参与曾幕有年,生
死与共,屡著战绩,向为曾国藩所器重。徽州之败,实由其不
听事前训诫,事后复擅自离职回乡,于情似虽有可原之处,于
法实难宽恕,故坚挣上奏参革,殊不为过。曾国藩念于此,只
请将其过去所有职衔,饬部注销,仍行革职,交左宗棠差遣。
并谓带勇非其所长,其所部全行遣散,交部议处。结果并未判
刑,雷霆中实寓有春意,曾国藩亦可谓公私兼顾,深合强恕之
道。后在家书中尚迭表悔意,优予密保,可谓仁至义尽。
李鸿章在他的《水窗春呓》中也记有一段与此有关的轶
事:
辛酉祁门军中,贼氛**,势甚急。时李肃毅已回江西寓
所,幕府仅一程尚斋,奄奄无生气,时对余日:“死在一堆何
如?”众委员亦交行李置舟中,为逃避计。文正一日怒传令日:
“贼势如此,有欲暂归者,支给三月薪水,事平仍来营,吾不
介意。”众闻之,感且愧,人心遂固。
曾国藩认为安庆之围,关系到淮南全局,也是克复金陵的
根本,不可轻撤,他欲取上游之势以制下游。所以坚决不移动
军队,并召集幕府的人说:“我离此一步,无死所也。”
后来,曾国藩九弟曾国荃果然在八月初一日克复安庆,也
是受到他强硬的“硬语”而感召,才有此成功。
作为众人之首,特别是众军之首,曾国藩的“硬语”确是
起到了独特的功效。言之而威,言之而信,其关键在“言
”的
“硬”与“软”。“软语”,则下怠,下怠则律弛,律弛则军难
威,军难威则军必败。然而“语”要“硬”,也要有个方式,
能为下属所认可,所接受。“贼势如此,有欲暂归者,支给三
月薪水,事平仍来营,吾不介意”,此语实乃“硬”中之典范。
其要处在一“暂”字,其问含意颇远;又补以“不介意”一
辞,士卒焉能不“感且愧
”?
“硬”而有“情”,才能震撼下属,才能利属下为我所用,
才是树立威信的领导得以引鉴之法。
曾国藩的“硬语”,还表现在他治军作战的韬略上,他亲
手制定的开仗五条便是他的又一“硬语”表现:“打仗打个稳
定。贼呐喊,我不呐喊;贼开枪,我不开枪;贼来冲扑时,扑
一次,我站立不动;扑两次,我也站立不动;稳到两个时辰,
自然是大胜仗。”
稳扎旨在坚强的防御,稳打意在猛烈的攻击。这是根据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见《曹刿论战》)的心理,沉
着硬挺,打击敌人的上气,迨其衰竭时,一举猛攻,即可获得
最后的胜利。所以“扎要扎得稳,打要打得猛”道理也就在于
此。
稳扎是扎硬寨,绝不投降。湘军守长沙、守南昌、守祁
门,都是如此。能守即能攻,能攻即能胜。尤其同治元年壬
戌,他的九弟国荃统率安庆得胜之师,直抵雨花台瞰取金陵,
太平军大举增援,号称六十万人,将国荃所部五万余人重重包
围,湘军饥、病、伤、死者近万人,苦战四十六昼夜,更番不
歇;军事反复,异议丛生,他于群言淆乱之时,仍喜三军不夺
之气,时危世事,终不令其稍退,历时二年有余,卒克金陵。
世人绝大多数都是偏才,因此,曾国藩曾分析过十二种
“偏才”的性格特征以及应用之道。其中有六种是“外向型”
性格(亢者)的“偏才”,其余六种为“内向型”性格(拘者)
的“偏才”。在此,我们进行下面的分析和阐述:
外向型性格六种:
一为强毅之人:
“强毅之人,刚狠不和,材在矫正,失在激许。”
此种人性情硬朗,意志坚定,刚决果断,勇猛顽强,敢于
冒险,善于在抗争性的工作中顽强拼搏。阻力越大,个人力量
和智慧越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属于英雄豪杰一类的人才。
缺点是易于冒进,骄傲于个人的能力,服人不服法,权欲重,
有野心,喜欢争功而不能忍。他们有独挡一面的才能,也能灵
活机动地完成使命,是难得的将才。对此种人要注意把握他们
的思想和情绪,这可能是他们有无变化的信号。三国时的魏延
就属这类人才。
二为雄悍之人:
“雄悍之人,气有勇决,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此种人有勇力,又暴躁,两个拳头就是天下的道理,恃强
鲁莽,但为人很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属性情中人。他
们的优点是为人单纯,没有多少回肠弯曲的心机,敢说敢做敢
当,有临危不惧的勇气,对自己衷心佩服的人言听计从,忠心
耿耿,赤胆忠诚,绝不出卖朋友。缺点是对人不对事,服人不
服法,任凭性情做事。只要是自己的朋友,于己有恩,不管他
犯了什么错误,都盲目地给予帮助。也因其鲁莽,往往会突如
其来似地坏事情。唐朝人皇甫嵩,是个名传后世的急躁人,他
命儿子抄诗,儿子抄错了一个字,他边骂边喊边叫人取棍子来
打儿子,棍子还未送到,他就急不可待地狠咬儿子的胳膊,以
致咬出了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教化作用的增长,这类人的性情正
在变化,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其理智的成分增强,演变成敢拼敢
闯的开拓型人才。又由于义气成分的减少,个人意识的增强,
加上社会提供给个人创业条件的丰富,现在忠心耿耿、死心踏
地的人正在减少。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表现也有许多变化,少了
义薄云天、慷慨激昂的刀剑影气。
三是固执之人:
“强楷坚劲,失在专固,可以持正,难以附众。”
此种人立场坚定,直言敢说,也有智谋,可以信赖;行得
端,走得正,为人非常正统,不论在思想、道德、饮食、衣着
上都落后于社会潮流,有保守的倾向
;也比较谨慎,该冒险时
不敢冒险;过于固执,死抱住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不肯向对
方低头。不擅长应变之术。
这种人是绝好的内当家,敢于死谏的忠直大臣;如光绪元
年的吏部主事吴可读,因慈禧太后不顾旧制,执意由四岁的光
绪同辈即位,吴可读知慈禧不会纳谏,竟饮鸩自尽,以死相
谏。
四是宠阔之人:
“意爱周洽,交往浊杂,可以抚众,难于厉俗。”
此种人交游广阔,待人阔绰大方,处世圆滑周到,能赢得
各方面朋友的好感和信任。他们善于揣摸人的心思而投其所
好,长于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混迹于各种场合而左右逢源。
适合于做业务工作和公关。能打通各方面的关节。但因所交之
人龙蛇混杂,又有点讲义气,往往原则性不强,受朋友牵连而
身不由己地做错事,很难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论事情的是非曲
直,不适宜矫正社会风气。
五为体动之人:
“体动磊落,志幕超群,可以进锐,难与持后。”
此种人性格开朗外向,作风光明磊落,志向远大,卓立不
群,富于开创精神,凡事都想争前头,不甘落在人后,往往从
中产生出莫大的勇气和灵感,不轻言失败,成功欲望强烈,永
远希望自己走在成功的前列,缺点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轻
率冒进,如果在勇敢磊落的基础上能深思熟虑、冷静应对,则
能做出重大成就。又因为妒忌心强,如果不注意自身修养,会
为嫉妒而犯错误。如果将嫉妒心深藏不露,得不到宣泄,可能
偏失到畸形的程度。
六为朴露之人: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可与立信,难与消息。”
此种人胸怀坦荡,性情质朴敦厚,没有心机,不善机巧。
直可结交,信任他,但是如果遇到什么机密之事,却不宜告诉
他。因为这种人的性格是心中藏不住东西,如果随便告诉他,
反而可能坏大事。
内向型性格六种:
一是柔顺之人:
“美在宽恕,失在少决,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此种人性情温和,慈忍善良,亲切和蔼,不摆架子,处事
平和稳重,能够照顾到各个方面,待人仁厚忠恕,有宽容之
德。然如柔顺太过,则会逆来顺受,随波逐流,缺乏主见,犹
豫观望,不能果决,也不能断大事,常因优柔寡断而痛失良
机。因与人为善又可能丧失原则,包容袒护不该纵容的人,许
多情况下连正确的意见也不能坚持,对上司有随意顺从的可
能。如能果决刚断一些,正确的能极力坚持或争取,大事上把
握住方向和原则,以仁为主又不失策略机变,则能团结天下人
共成大事。这就是曾国藩说到的“谦卑含容是贵相”。否则,
只是幕僚参谋的人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