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顶级人物成功大智慧-曾国藩卷 > 第37章 治人治己治心4

第37章 治人治己治心4(1 / 2)

二是拘谨之人:

“善在恭谨,失在多疑,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此种人办事精细,小心谨慎,很谦虚,但疑心重顾虑多,

往往多谋少成,不敢承担责任,心胸不够宽广。他们善于驾轻

就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很圆满地完成任务。一旦局面混乱

复杂,就可能头昏脑涨而做不出果断、正确的抉择,难以在竞

争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他们生活比较有规律,习惯于井井有条

而不愿随便打破安静平稳的节奏。适合于做办公室和后勤等按

部就班、突变性少的工作。刚果侠气不足。

三是辩博之人:

“论辩理绎,能在释难,故可与创新,难与规矩。”

此种人勤于独立思考,所知甚博,脑子转得快,主意多,

是出谋划策的好手。但因博而不精,专一性不够,很难在某一

方面做出惊人的成就。

不愿循前人的路子,因此多有标新立异的见解。口辩才能

往往也很好,加上懂得多,谈论时往往旁征博引,让一般人大

开眼界,如能再深钻一层,有望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为人

一般比较豁达,因此也能得到上下尊敬。

四为狷介之人:

“清介廉洁,淤浊扬清,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此种人清廉端正,洁身自爱,从本性上讲不愿贪小民之

财,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因看不惯各种腐败而不愿为官,即

使为官也两袖清风,不阿谀奉承,偏激的就此辞官不做,甘愿

去过心清神静的神仙日子。由于其原则性极强,善恶界线分

明,因而有可能导致拘谨保守,又因耿直而在艺文、学术上会

有惊人的成就,在那个人相对广阔的思维天地中可能尽情自由

地实现理想和抱负。

五是沉静之人:

“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放拘于深虑,难捷速。”

此种人性格文静,办事不声不响,作风细致入微,认真执

著,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因此往往易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

家和能手。缺点是过于沉静而显得行动不够敏捷,凡事三思而

后行,抓不住生活中擦肩而过的机会。兴趣不够广泛(年轻时

也可能广泛,但随着性格的定型渐渐疏远),除兴趣所在之外,

不大关心周遭的事物。尽管平常不大爱讲话,但看问题深远,

只因不愿讲出来,有可能被别人忽略,其实仔细听听他们的意

见是有启发的。

六为韬谲之人:

“多智韬情,权在谋略,失在依违,可为佐助,则不可专

权。”

此种人机智多谋又深藏不露,心中城府深如**,善于权

变,反应也快。如果立场不坚定,易成为大奸之人,往往见风

使舵,察颜观色,从而确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诡智多变。如果

忠正有余,勇气敢注,则会成为张良一类的奇才。因智多变因

而可能气节不够,不宜选派这种人掌管财务、后勤供应等事。

关于曾国藩相法之神奇与否,姑且置之不论,他关于人才

的论述,显然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说到求才,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千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千古名言来自战国时期的一

则故事。当时沉埋于民间的贤能之士汗明问春申君说:“君听

说过千里马的故事吗?千里马到r可以乘用的年龄,拉着载盐

的车子上太行山,伸蹄曲膝,垂着尾巴,皮肤一块一块地溃

烂,嘴和鼻子喷着白沫,大汗淋淋漓漓

地直往下落。到了半山

坡,它再也走不动,驾着车辕,不能向山顶爬。这时,正好碰

卜‘伯乐。伯乐一见,就从车上下来,拉着马络头哭了。伯乐脱

下自己穿的麻布上衣,盖在它的身上。它被感动了,就低下头

喷着鼻子,抬起头发出长呜。它的声音响彻高高的天空,就像

从金钟石磬里发出的乐音。为什么这匹马会这样呢?因为它认

出伯乐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而曾国藩在求才时,则是什么手段都用,他根据不同对

象,或结以交情,或待之以诚,或激之以情。因此,他每到一

地,即广为寻访,延揽当地人才,如在江西、皖南、直隶等地

都曾这样做。他的幕僚中如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都是通

过这种方法求得的。与捻军作战期间,曾国藩在其所出“告

示”中还特别列有“询

访英贤”一条,以布告远近:“淮徐一

路自古多英杰之士,山左中州亦为伟人所萃。”“本部堂久历行

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

明,察酌录用。”“如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借

一方之人才,平一方之寇乱,生民或有苏息之日。”薛福成就

是在看到告示后,上《***》,并进入幕府,成为曾国藩进

行洋务的得力助手的。

在直隶总督任内,为广加延访,以改当地士风,曾国藩除

专拟《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广为散布外,还将人才“略分

三科,令州县举报送省,其佳者以时接见,殷勤奖诱”。曾国

藩与人谈话、通信,总是殷勤询问其地、其军、其部是否有人

才,一旦发现,即千方百计调到自己身边。他幕府中的不少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