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顶级人物成功大智慧-曾国藩卷 > 第37章 治人治己治心4

第37章 治人治己治心4(2 / 2)

僚都是通过朋友或幕僚推荐的。为了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以

免因自己一时言行不慎或处事不当而失去有用之才,曾国藩力

克用人唯亲之弊。同时,自强自励,“刻刻自惕”,“不敢恶规

谏之言,不敢怀偷安之念,不敢妨忌贤能,不敢排斥异己,庶

几借此微诚,少补于拙”。从其一生的实践看,他基本上做到

了这一点。曾国藩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幕府之盛,自

古罕见,求才之诚,罕有其匹,事实证明其招揽与聚集人才的

办法是正确的和有效的。

他还注意人才的互相吸引,以求“得一而可得其余”。

曾国藩说:求才“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

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得其余”。

蚨,即青蚨,是一种小动物。“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

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

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子钱,或先用母钱。皆复

飞归,轮转无已。”“雉之有媒”,是说猎人驯养的家雉能招到

野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国藩以青蚨子母相依不离,家雉

能招致野雉,比喻在求才时须注重人才互相吸引,使之结伴而

来,相踵而至,收“得一而可得其余”之效。

曾国藩求才若渴,每与人通信、交谈,辄恳求对方推荐人

才。故曾国藩幕中经人推荐人幕的人甚多,方宗诚、陈艾都是

吴廷栋推荐的。吴汝纶也是安徽人,是方宗诚推荐人幕的。凌

焕是刘星房推荐的。赵烈文是周腾虎推荐的。李兴锐是帅远鲁

与李竹浯二人推荐。李善兰大约是郭嵩焘推荐入幕的。李善兰

推荐张文虎入幕。容闳则是李善兰、张斯桂、赵烈文三人推荐

的。向师棣是严仙舫推荐的。

咸丰十一年(1**1)三月,毛鸿宾署理湖南巡抚,向声望

日著的曾国藩咨询湘政。曾国藩复信中仍把物色人才放在首

位,指出:湖南近年兵勇散布各省,“颇有人才渊薮之称……

阁下莅湘初政,仍祈以物色将材为先务。……来示垂询用人行

政利弊得失,窃以人存而后政举。方今四方多难,纲纪紊乱,

将欲维持成法,似仍须引用正人,随事纳之准绳,庶不泥于

例,而又不悖于理”。七月十四日回信中又说:“湘中统将,多

宣力于外省,本境反有乏才之叹。不特阁下以此为虑,鄙人亦

增内顾之忧。兵可以磨练而成,欲求将才之辈出,不能不未雨

之绸缪。”

咸丰十年冬,因外国侵略者侵占北京,咸丰帝避走滦阳热

河行宫,朝廷上下乃有迁都之说。京官具奏者甚多,湖北、河

南、山西诸省疆臣也纷纷陈奏,众口一声,以为迁都乃当时第

一良策。唯曾国藩称:“有人则可秦可滦,均足自立,无人则

滦失而秦亦未必得。”他根据历史事实,进一步论述道:“中兴

在乎得人,不在乎得地,汉迁许都而亡,晋迁金陵而存。拓拔

迁云中而兴,迁洛阳而衰。唐明皇、德宗再迁而皆振,僖宗、

昭宗再迁而遂灭。宋迁临安而盛昌,金迁蔡州而沦胥。大抵有

忧勤之君,贤劳之臣,迁亦可保,不迁亦可保;无其君,无其

臣,迁亦可危,不迁亦可危。鄙人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之

外,无一事可恃也。”

曾国藩在长沙求学期间,与郭嵩焘、刘蓉深交。任京官

时,又广交友朋,以文会友,他除了师事理学名家唐镜海、倭

艮峰外,另外如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

、吴子序、邵蕙西等

友人,后来都成为了他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也有不少人慕名而

主动来与曾国藩结交。他记载道:“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吴

莘畲、庞作人。此四君者,皆闻予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深

浅,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湘军的重要将领江

忠源及文士吴敏树也是这时在京城结识的。他在礼部复试时,

因欣赏“花落春仍在”的诗句而识拔了俞樾,又在朝考阅卷时

看中了陈士杰。后来,他们对曾国藩的事业都有过很大的帮

助,特别是陈士杰。曾国藩交游的目的很明确:“求友以匡己

之不逮,此大益也”;“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

他对人才的广泛搜罗和耐心**,是他的事业能够成功的

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李鸿章做《曾文

正公神道碑》,称誉他“持己所学,**群伦。雍培浸灌,为

国得人……知人之鉴,并世无伦。万众一心,贯虹食昴。终奠

九土,踣此狂丑”。曾国藩确有谋国之忠与知人之明。后来,

薛福成评述道:“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

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

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

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决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

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清史稿》评论曾国藩

道:“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

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石达开也曾称赞曾国藩

“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画精严,无问可寻。大帅

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存在久电”。

成功语录:治人不基,不外乎刚柔兼济、软硬兼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