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9章 楚辞9

第9章 楚辞9(2 / 2)

而交"句;交:合力,并力。一说,"交"指私下交通密

谋。吞:吞灭。揆(kuí):揆度,谋划。又孙诒让《札迻》曰:

“揆,亦灭也。《吕氏春秋·知上篇》云:“靖郭君大怒曰,而

类,揆吾家,苟可以傔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战国策·齐

策》作而类,破吾家,此云交吞揆之,即谓浞与国人交

结破灭羿之家也。”这里是问:为何羿那样一个能射穿七层皮

革的人,竟被那帮相互勾结的人算计、吞灭了呢?

“阻穷"句;这里是说鲧的事。阻:艰难险阻。穷:穷绝,

言无路可走。西征:西行。据说鲧死后变为黄熊,曾朝着西方

行进,到昆仑山、灵山求救。又王逸《章句》说:“言尧放鲧

羽山,西行度越岑岩之险,因堕死也。”一说,"西征"是自西

(尧所在之地)向东(即鲧被放逐之地羽山,传说在今山东蓬

莱)行进。洪兴祖《补注》曰:“羽山东裔,此云西征者,自

西徂东也。上文言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则鲧非死于

路,此但言何以越严险而至羽山耳。”另外,有人认为这是有

关羿的事。毛奇龄《天问补注》曰:“此羿事也。阻当作钅且,

地名。穷即有穷国也。岩,险也。越,过也。羿自钅且迁穷,急

于西征。其严险何所过于他国也。此特指迁穷一事。按《左

传》魏庄子曰:昔有夏之衰也,后羿自钅且迁于穷石。因夏人

而代夏政。……古险字即岩字,如傅岩史作傅险可见。下二

句鲧事。问中一节两事者多有。亦是一例。”

“岩何"句;岩:指崇山峻岭。越:度越,越过。以上两句

的大意是:鲧从羽山向西行进,道路险阻穷绝,他是怎样越过

崇山峻岭的?

化为黄熊:传说鲧死后变为黄熊。《左传·昭公七年》:“昔

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国语·晋语八》

则说化为"黄能","能"是一种三足鳖。又《山海经》注引

《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巫何"句;这里是问:鲧死后化为黄熊,西方的神巫是如

何把他救

活的?活:用作动词,使之活。

“咸播"句;咸:全,都。播:播种。秬(jù):黑黍,此

泛指粮食作物。

“莆雚"句;莆:通"蒲",水生植物,嫩时可食。瞿

(huán):通"萑",芦类植物,嫩时即芦笋。可食。一说,"莆

雚"当作"雚莆",即"萑莆"、"莞莆",是一种生在水边的

草。营:谋,寻求。这两句是说,鲧曾经教人们都去种植黑黍

等农作物,还教遭受饥荒的人们在水草中寻找嫩蒲和芦笋来充

饥。或说,"营"之义为耕种,"莆雚是营"是说"万民皆得耕

种黑黍于萑蒲之地。尽为良田也"(王逸《章句》);又以为

“营"指除草,即清除"莆雚"之类的"恶草"(王夫之《楚辞

通释》)。

“何由"句;何由:什么原因。并:通"屏",屏弃。投:

抛弃。毛奇龄《天问补注》:“言逐而投之羽山也。”一说,"并

投"是指鲧和共工、马雚兜、三苗所谓"四凶"一并被放逐之

事。《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马雚兜于崇山,杀三

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而鲧"句;疾:罪过。修:长久。盈:满,多。以上两句

问:为何鲧替人们做了好事,却还要被放逐,受那么长、那么

多的罪?

“白蜺"句;蜺(ní):同"霓",副虹。婴:缠绕。茀

(fú):白色的云气;一说指逶迤曲折的云。

“胡为"句;堂:王逸说是屈原所见楚国公卿的祠堂。一说

指崔文子的厅堂。按,自"白蜺"句至"夫焉丧厥体",注家

意见有所不同,或以为是崔文子学仙于王子侨之事,或以为是

有关嫦娥的神话故事。崔文子学仙事,王逸《章句》引《列仙

传》曰:“崔文子学仙于王子侨。子侨化为白蛻而婴茀,持药

与崔文子。崔文子惊怪,引戈击蛻,中之,因堕其药。俯而视

之,王子侨之尸也。崔文子取王子侨之尸置之室中,覆之以弊

篚。须臾则化为**而鸣,开而视之,翻飞而去。”据此,则

这两句问:那云气缭绕的白霓,为何来到崔文子的堂上?又嫦

娥之事。古代传说嫦娥是羿的妻子,羿从西王母那里窃到不死

药,嫦娥倫服其药,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全

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缉之《灵宪》)。据此,则注家以

为"

白蜺"即白色的霓裳,是嫦娥的盛装;"婴"为颈饰;

“茀"为首饰;"堂"意为堂堂,形容其衣饰仪容之盛(见蒋骥

《山带阁注楚辞》、丁晏《楚辞天问笺》等)。两句乃言嫦娥窃

不死药奔月时的容饰,即:嫦娥身着白霓裳,带着颈饰、首

饰,为何有此盛装?

“安得"句;安得:从哪里得到。夫:那,那样的。良药:

一说指王子侨的仙药,一说指羿所窃的不死药。

“不能"句;臧:通"藏",保藏。两句问:王子侨从何处

得到仙药,为何不能好好保藏?一谓:羿是从哪里得来那不死

药的,为什么不能好好收藏?

“天式"句;天式:天道,指自然法则。从横:即"纵横",

阴阳交错,谓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和消长。

“阳离"句;阳:阳气。爰:于是。”阳离爰死",古人认为

阳气离开人的躯体人就要死。此二句言阴阳消长是自然的法

则,人失阳气则死,是针对"仙药"或"不死药"而言的。

**:指王子侨尸体变成的**。一说,指羿所射日中之

乌。

“夫焉"句;厥:其,他的。体:指王子侨未变**时的躯

体。这两句问:王子侨变成的**为何长鸣而去?他是怎样丧

失了原来的躯体?一说,"丧厥体"是指日乌被射落;两句是

问:太阳中的三足乌为什么哀鸣?人能服药不死而日乌为何被

射落?

“萍号"句;萍:即萍翳,雨师(雨神)。号:呼号。一说,

“萍号"即雨师,又称"屏翳"、"荓翳"、"号屏"等(洪兴祖

《补注》引《山海经》等古籍)。起雨:作雨。

兴:起,发动。

撰体"句;撰:具有。”撰体"谓其身体具有。一说

“撰"通"纂",意为聚集;"纂体"即集众物形体于一身。协:

合。胁:身体两侧腋下有肋骨的部分。”协胁",即长着两个上

身。一说,"协胁",是指胁骨骈生。另据姜亮夫《屈原赋校

注》:“撰体与协胁对文,撰即巽本字。《尧典》,巽朕位。

《传》,顺也。《广雅·释诂》同。引申为柔顺。协,合也,亦柔

嘉之义。鹿性极柔顺,故曰巽体协胁。”

“鹿何"句;鹿:神鹿,据说它能兴风,所以一般认为它就

是风神飞廉。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谓风伯也。《后汉书》

明帝迎飞廉并铜马置上西门外。《三辅**》,飞廉鹿身,头如

雀,有角,蛇尾豹文,能致风气。”另外,《汉书·武帝纪》中

有关"飞廉馆"的应昭注及晋灼注、《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

古注引郭璞说等,都认为飞廉的形体与鸟(雀)和鹿相关。

膺:承受。一说"膺"通"应",响应。以上两句问:神鹿并

长着两个上身。它是怎么承受的?一说:神鹿的性情是那样柔

顺,它是怎么响应雨师的呼号而兴风作雨的?

“鳌戴"句;鳌(ào):传说是海中的一种大龟。戴:背负,

此指用头顶着。抃(biàn):拍手,这里是指巨鳌四肢舞动。

《列子·汤问篇》说:“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

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

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

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

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

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

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

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

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

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

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一说,"鳌"指下文的"浇"(闻一

多《天问论笺》)。

“何以"句;安:安稳。之:指巨鳌头顶着的大山。以上两

句问:巨鳌头顶着大山而四足游动,那神山怎能安稳?

“释舟"句;释:放弃。”释舟"即弃船不用。陵行:在陆

地上行走。”陵",陆,陆地。

“何以"句;迁:搬移。以上两句,一说是指龙伯国巨人的

故事。《列子·汤问篇》曰:“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

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归其国,灼其骨以数

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仙圣之播迁者

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

故两句问:龙伯国的巨人弃船不用而以陆上行走的办法,怎么

能到大洋中把六只巨鳌钓走呢?另一说是指"浇"的故事。

《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读ào,即"浇")荡舟,俱不得

其死然。”孔注:“奡多力,能陆地行舟。”则上句"释"字作

“置"解,两句问:浇把船搁在陆地上划行,那船是怎么移动

的?

“惟浇"句;浇(ào):又写作"奡"、"傲",人名。相传是

寒浞和羿妻所生之子,其人多力善走,纵欲残忍。曾杀死夏后

相,后来又被夏后相的儿子所杀。户:门,此指浇的嫂子家。

“何求"句;嫂:指浇的嫂子。王逸《章句》:“言浇无义。

淫佚其嫂,往至其户,佯有所求,因与行**也。”又《竹书

纪年》沈约附注云:“少康使汝艾谋浇。初,浞娶纯狐氏。有

子早死。其妇曰女岐,寡居。浇强圉,往其户,阳有所求。女

岐为之缝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袭断其首,乃女岐也。”以

上两句问:寒浇到他的嫂子家里去,到底对其寡嫂有何要求?

“何少康"句;少康:传为夏后相之子。是夏朝的中兴之

主。逐犬:驱使猎犬。

“而颠陨"句;颠陨:坠落,此指砍下。厥:其,指浇。

首:头。王逸《章句》:“夏少康因田猎放犬逐兽,遂袭杀浇而

断其头。”这里的意思是:少康派汝艾去杀浇却错杀了女岐,

为何在打猎时却能趁机砍下了他的头?

“女岐"句;女岐:浇的嫂子。曹耀湘《读离骚论》曰:

“女岐乃鬼女之名,浇嫂淫佚,为世所丑者,故以女歧为号

也。”缝裳:缝衣裳,即上注所言"女岐为之缝裳共舍而宿"

之事。

“而馆"句;馆:房舍。”馆同",即同馆,谓其**。爰:

与,共;一说"乃"。止:住,宿。

“何颠"句;易:换。厥首:指女岐的头。”颠易厥首",是

说误砍了女岐的头。

“而亲"句;亲:亲身,指浇。逢:遭逢,遇到。殆:危

险。这里是说:为何少康已错砍了女岐的头,浇还不猛醒,而

终于亲身逢殃?一说,"亲以逢殆"是就女岐被杀之事而言。

王逸《章句》:“言少康夜袭,得女岐头,以为浇,因断之,故

言易首,遇危殆也。”

“汤谋"句;汤:朱熹《集注》作"康"。刘盼遂《天问校

笺》:“此汤字疑是康字之误,缘汤古文作唐,唐古文亦作暘,

皆与康相近,故康转为汤矣。”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

王考》亦作此说。”康",这里指少康。易:治,整治。旅:

众,指少康的部下。一说,"汤"乃"浇"之误字,"易旅"指

治军。

“何以"句;厚:壮大;"厚之"即使之壮大。以上是说:

少康想方设法整治他的部下,他是怎么使之发展壮大的?

“覆舟"句;覆舟:翻船。斟寻:夏的同姓诸侯国。相传夏

后相失国后,投奔斟灌、斟寻两个同姓国,浇又发兵攻灭两

国,并杀死夏后相。夏后相逃至其娘家有仍国,生下遗腹子少

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国牧正。浇又来追迫,少康逃到有虞

国。后来少康得有虞国之助,重新集结斟灌、斟寻两国之人,

最终消灭寒浇,恢复夏朝(见《左传·哀公元年》、《史记·夏本

纪正义》)。又《竹书纪年》曰:“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

舟,灭之。”

“何道"句;道:方法。取:取胜。此问:寒浇覆其舟而灭

斟寻,少康又是怎样战胜他的?一说:斟寻像船翻一样被灭

掉,寒浇是用什么办法取胜的呢?

“桀伐"句;桀:夏朝最末一位君主。蒙山:传为古国名,

一说为地名。注家多以为,"蒙山"即"岷山"。据《竹书纪年》,桀攻伐岷山,得岷山二女,一曰琬,一曰琰。桀爱二女,

而抛弃其元妻妹嬉。妹嬉遂与商汤的谋臣伊尹勾结,乃灭夏。

“何所"句;这里是问:夏桀兴兵攻伐蒙山,他得到了什

么?

“妹嬉"句;妹(mò)嬉(xǐ):亦作"末喜",传为有施氏

之女,是夏桀的元妃。肆:放纵,此指过分。蒋骥《山带阁注

楚辞》:“岂蒙山所得。本指琬琰,而曰何所得、何肆、何殛,

乃为妹嬉释冤乎?”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说"何"字当训为

“不",则"何肆"意为"不肆",即并不过分。一说,"肆"意

为恣肆、放荡,汪仲弘云:“桀伐有施氏,施以妹嬉女之,有

宠,所言皆从。为琼宫、瑶台、肉山脯林,酒池可以运舡,糟

堤可以望千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妹嬉以乐。又凿池为夜

宫,男女杂处。”(附见汪瑗《集解》)一说,"肆"作"弃"

解,指桀得琬琰二女而妹嬉被弃之事。

“汤何"句;殛(jí):惩罚,此指放逐。据说汤灭夏之后,

夏桀和妹嬉被放逐至南巢而死。以上是问:妹嬉有何过分,商

汤为何惩罚她?

“舜闵"句;舜:即虞舜,传说中的古帝王,名重华,尧年

老时摄行政事,后继尧为君。闵:忧愁。家:家室,此指娶妻

成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