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9章 楚辞9

第9章 楚辞9(1 / 2)

“长人"句;长人:即巨人。古代关于巨人的****很

多,《国语·鲁语下》记有长人防风氏,据说其人身长三丈,死

后埋在地下,有人挖出其尸骨,一节骨头就需一辆车来装;又

夏大霖《屈骚心印》、丁晏《楚辞天问笺》等援引古书传闻说

有身长数丈、数十丈、甚至二千里的巨人。守:守卫。这句

问:巨人守卫着什么地方?

“靡萍"句;靡:蔓延。萍:浮萍。”靡萍",是指一种枝叶

蔓延而生的奇异的浮萍。衢(qú):本指四通八达的道路,此

指歧出。”九衢",指"靡萍"的枝叶分岔很多。

“枲华"句;枲(xǐ):麻类植物。洪兴祖《补注》:“《尔

雅》有枲麻,麻有子曰枲。”华:花。”枲华"亦是传说中的奇

异之物。此句问:神奇的枲麻之花生长在什么地方?

一蛇吞象:即巴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

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

日黑蛇青首,在犀牛西。”郭璞注曰:“今南方蚺蛇吞鹿,鹿已

烂,自绞于树腹中,骨皆穿鳞甲间出,此其类也。《楚词》曰:

有蛇吞象,厥大如何?说者云长千寻。”

“厥大"句;厥:其,它。以上两句问:传说一条蛇就能吞

下大象,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

“黑水"句;黑水:传说是发源于昆仑山的一条河水,其水

黑色,故名。玄趾:神话中的地名,相传地在黑水之北,其人

因涉黑水而被染黑足趾,所以地名玄趾。蒋骥《山带阁注楚

辞》:“元趾(即玄趾)承黑水言,《路史余论》注,黑水染足,

涉者其色黝黑入肤,是也。”

“三危"句;三危:山名,据说在黑水之南。以上二句问:

黑水、玄趾、三危等地到底在什么地方?

“延年"句;相传食用黑水、玄趾、三危之地出产的东西可

延年不死。如《穆天子传》:“黑水之阿,爰有木禾,食者得上

寿。”《拾遗记》:“勃鞮国人,寿千岁,食黑河水藻。”《淮南子

·时则》:“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

“寿何"句;寿:寿命。止:至。这里问:据说黑水、玄

趾、三危的人们可以长生不死,他们究竟可以活到哪一天?

“鲮鱼"句;鲮(líng)鱼:即陵鱼,****中的一种怪

鱼。《山海经·海内东经》:“陵鱼,人面,鱼身,在海中。”又

洪兴祖《补注》引《山海经》云:“西海中近列姑射山,有陵

鱼。人面人手,鱼身。见则风涛起。”一说,"鲮鱼"即鲮鲤

(陵鲤),又叫穿山甲。王逸《章句》:“一云鲮鱼,陵鲤也,有

四足。出南方。”丁晏《楚辞天问笺》:“《文选·吴都赋》鲮鲤

若兽。刘渊林注,陵鲤有四足,状如獭,鳞甲似鲤,居土穴

中,性好食蚁。罗愿《尔雅翼》曰,鲮鲤四足,似鼍而小,状

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中,盏兽之类,非鱼之属也。特其鳞

色若鲤,故谓之鲮鲤,又谓之鲛豸,野人谓之穿山甲。《本

草》,陵鲤一名龙鲤,一名穿山甲,形似鳖,又似鲤而有足,

能水能陆,尝吐舌诱之。”所:在。一本作"居"。这句问:那

人面鱼身的鲮鱼在什么地方?

“鬿堆"句;鬿(qí)堆:神话中一种吃人的怪鸟。《山海

经·东山经》:“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有鸟焉,

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焉处:

住在什么地方。

“羿焉"句;羿(yì):古代神话中善射的英雄。《淮南子·

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

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

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

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

彃(bì):射。”羿焉彃日",即问:羿是怎样射日的?

“乌焉"句;乌:乌鸦。****太阳中有"三足乌",又

称"踆乌"(见《春秋元命苞》、《淮南子·精神训》)。解羽:指

乌鸦的羽毛散落下来。这句问:羿射了十个太阳,那太阳中乌

鸦的翅羽又是怎样散落下来的?

“禹之"句;

禹:即夏禹。力:勤力。献:贡献。功:指治

水的事业。

“降省"句;降:下来。言夏禹从朝中下到各地来。省

(xǐng):察看。”降省",即外出巡视。下土四方:指天下各地。

一说当作"下土方"。

“焉得"句;涂山:地名,相传是夏禹娶涂山氏之女的地

方,一说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西北),一说在渝州(今重庆),

一说在濠州(今安徽怀远东南),一说在当涂(今安徽当涂)。

关于禹娶涂山女之事,《吕氏春秋·音初篇》说:“禹行功,见

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命其妾候禹

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又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

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

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

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

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行,明矣哉。

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而通"句;通:通婚;一说"相爱"。之:指涂山女。台

桑:地名,在涂山附近。一说"台桑"指桑间田野,是男女私

会之所。以上是说:夏禹全力为治水大业作贡献,他还外出巡

视四方,怎么一遇到那个涂山女,就和她在台桑结合?

“闵妃"句;闵:怜悯,爱怜。一说"闵"之义为"忧"。

妃:配偶,此指涂山女。又,"闵妃"二字,一说指涂山氏之

女(见闻一多《天问疏证》;一说"闵"是"婚"的同音借字,

“妃"是"配"的本字,"闵妃"即婚配(见汤炳正《楚辞今

注》)。匹合:匹配,婚配。

“厥身"句;厥:其身,即自身。继:继嗣。以上两句当是

说:禹爱怜涂山女而与她成婚,是为了使自身后继有人。

“胡维"句;胡维:何为。嗜(shì):嗜欲。

“而快"句;快:用作动词,以之为快。朝饱:一朝之饱,

比喻一时的欢乐。这两句问:为什么禹和涂山女的嗜欲与人不

同,只满足于一时的欢乐?按,古代传说禹和涂山女新婚后的

第四天就离家出去治水。又,以上两句还有其他不同的解释:

一说上句当作"胡维嗜欲同味",意为"何特与众人同嗜欲,

苟欲饱快一朝之情乎"(王逸《章句》);一说禹和涂山女乃野

合成婚,"通之于台桑"是"在台桑和她通淫","而快朝饱"

是"只图一时快乐"(***《屈原赋今译》);一说"嗜不同

味"指涂山氏和禹不是同一族类或同一图腾,也就不能通婚,

故而屈原问:婚配是为了延续本族类,为何禹图一时的快乐而

与非本族类的女子通婚呢?

“启代"句;启:禹的儿子。代:取代。益:传为禹的贤

臣。后:君主。启取代益为君的事,一说是禹临终时,认为启

不能担当大任,乃**于益,启不服,就夺了益的帝位(见

《战国策·燕策》);一说禹授位于益,但益不如启贤,百姓就拥

戴启继承帝位(见《孟子·万章上》)。

“卒然"句;卒然:突然;"卒"通"猝"。一说,作"终

然"解。离:通"罹",遭受。辥虫(niè):灾祸,忧患。

“何启"句;惟:当作"罹",遭受。忧:忧患。

“而能"句;拘:拘禁。达:逃脱。据《晋书·束皙传》引

《纪年》、《战国策·燕策一》、《孟子》、《韩非子》等书,禹**

于益而启谋夺之,益转而攻启,并将启拘禁,后来启得逃脱,

杀益。故上文"离辥虫"、"惟忧"可能是指启被拘禁之事,"能

拘是达"可能是指启逃脱之事。

“皆归"句;归:交还,交出。射:射器,指弓箭。

(jú):此字颇多歧解,或疑为"箙"字之误;"箙"是以竹木或

兽皮制成的盛箭器,此泛指武器(见***《楚辞选注》)。

“而无"句;厥:其,指启。躬:身。以上两句意为:启和

益交攻时,益的部属皆向启交出弓矢武器,因而对启本身无所

损伤。

“何后"句;后益:即益,因其曾得禹**为君。故称后

益。作:通"祚",指国祚、帝位。革:变更,革除。

“而禹"句;播:通"蕃"。降:通"隆"。”播降",即繁盛

兴旺之意。一说,"播降"即播下种子。比喻禹的君位传给了

自己的儿子。此问:为何益的帝位被革除,禹的后裔却繁盛兴

旺?

“启棘"句;棘:通"亟",急忙。宾:朝见。商: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以为是"帝"之误。

“九辩"句;《九辩》、《九歌》:传说均为天乐。《山海经·

大荒西经》: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九歌》以下。”

“何勤"句;此句及下句是问启的出生问题。传说启出生

时,其母化而为石。《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

云:“启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车睘辕山,化为熊,谓涂

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

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

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勤子:指涂山氏生子的劳苦。

戴震《屈原赋注》:“一说勤子,勤劳生子也。谓启母化石之

事,石破北方而启生。”一说,"勤子"指启母殷勤地保全了儿

子.屠母:即杀母,指涂山氏因生启而化为石之事,故言启

“屠母"。或以为,这是讲禹出生的事。”勤子",即勤劳之子,

指禹。”屠母",传说禹的母亲修己生禹时难产,裂开胸膛(一

说后背)才把禹生出来(见《淮南子·修务》及高诱注、王逸

《章句》等)。

“而死"句;死:通"尸"。竟:委,委弃。”死分竟地",

谓启母尸骨分裂,委弃于地(因其化为石头)。以上大意是:

启的母亲生他那么辛苦,为何儿子反杀害了她,而且使其尸骨

分裂委弃?

“帝降"句;帝:天帝。降:降下。夷羿:“羿"是古代神

话中的善射者,主要有两种传说:一是尧时的羿,见于《淮南

子·本经训》;一是夏代有穷国的国君,见于《伪古文尚书·五

子之歌》。此指有穷国国君。因有穷国属东夷族,故称之"夷

羿"。相传太康时夏朝内乱,有穷国君羿乘机伐夏,逐走太康,

自立为君,后来寒浞又杀羿。

“革孽"句;革:革除,变革。孽:祸害,作动词。《左传·

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钅且迁于穷石,因夏民以

代夏政。”王夫之《楚辞通释》:“革孽,革夏祚而孽夏民。”以

上两句说:天帝降下夷羿,变革了夏朝的政权,却祸害了夏朝

的百姓。一说,"革孽夏民"是指天帝降下夷羿来革除夏民的

忧患。林云铭《楚辞灯》:“太康灭厥德而禽荒,羿因民不忍,

距于河,是上帝使革除民患也。”

“胡射"句;胡:何。夫:那。河伯:黄河之神,注见《九

歌·河伯》。王逸《章句》:“《传》曰,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

旁,羿见射之,眇其目。河伯上诉天帝,曰:为我杀羿。天

帝曰:尔何故见射?河伯曰:我时化白龙出游。天帝曰:

使汝深守神灵,羿何从得犯?汝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固

其宜也。羿何罪欤?"

“而妻"句;妻:用作动词,娶妻,雒:同"洛",指洛水。

“雒嫔",洛水女神,传说就是宓妃。或以为,"雒嫔"是河伯

妻,羿杀河伯而娶其妻(见王夫之《楚辞通释》等)。以上问:

羿为何射瞎了河伯,又霸占洛水女神为妻?

“冯珧"句;冯:通"凭",依靠;一说作"满"解,指拉

满弓;一说作"挟持"解。珧(yáo):本指蚌壳。古人常以之

装饰弓的两端。《说文》:“珧,蜃甲也,所以饰物。”《尔雅·释

器》:“弓以蜃者谓之珧。”《孙子》:“羿得宝弓,犀质玉文曰珧

弧。”这里"珧"指良弓。利:用,此指熟练地用。决:即扳

指,用象骨、玉石等制成指套,射箭时套在右手的大拇指上,

用以勾弦发箭。

“封豨"句;封:大。豨(xī):楚地方言称猪为"豨"。

“封豨"即大野猪。”封豨是射",犹言射杀大野猪。以上是说:

羿凭借着良弓,熟练地用上好扳指勾弦,射杀大野猪。按,

《离骚》云:“羿淫游以佚田兮,又好射乎封狐。”据此,则羿

射封豨事是沉湎于田猎。但又有人认为他这是为民除害,如蒋

骥《山带阁注楚辞》说:“《淮南子》,尧使羿禽封豨于桑林。

问封豨食人,羿射杀之,正除民害者,何献肉而上帝反不顺

乎?”

“何献"句;蒸肉:祭祀用的肉。”蒸",又作"烝",指冬

祭;"肉"即冬祭用的肉。膏:肉之肥美。

“而后"句;后帝:天帝。若:顺悦。一说"若"是"诺"

之借字,意为"嘉诺"。以上问:为什么羿所献上的祭肉那么

肥美,天帝还不乐意?

“浞娶"句;浞(zhuó):即寒浞,相传是羿的臣子,后来

杀羿而自立为君。《左传·襄公四年》:“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

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

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

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

纯狐:纯狐氏之女,据说她是羿的妻子,与寒浞私通。后合谋

杀羿,并嫁给寒浞。

“眩妻"句;眩:惑乱。”眩妻"犹言"惑妇",指羿的妻

子.一说"眩"意为迷恋,谓寒浞迷恋羿妻。又一说,"眩妻"

为"玄妻",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所云:“昔有仍氏生女,

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

实有豕心,贪琳无厌,忿类无期。谓之封豨。有穷后羿灭之。

夔是以不祀。”意思是羿灭了夔,得到"玄妻"为妻,而"纯

狐"即"玄狐"。因纯狐氏之女色黑而称之"玄妻"。爰:于

是。谋:谋划。这两句说:寒浞想娶羿的妻子纯狐氏,羿那个

善于惑,人的老婆就和他勾勾搭搭、密谋策划。

射革:传说羿能射穿七层皮革。洪兴祖《补注》:“《礼》

云,贯革之射。《左传》云,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言有力

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