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36章 千家诗20

第36章 千家诗20(2 / 2)

安》:“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与陆诗同旨。范诗正用《论语》典,

反用陆机句意。京洛,原指西晋都城洛阳,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今河南省开封市)。风尘,比喻朝廷的腐败风气。客衣,范仲淹是苏

州人,所以把他在京城仕宦认为是做客。

【解说】

据《宋史》,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右司谏范仲

淹因率谏官、御史向皇帝进谏,贬知睦州桐庐郡(治所在今

浙江省桐庐县)。此题原诗共十首,是赴职途中所作,这是第

九首。诗的写法是即景抒情。前二句所写当为富春江一带

风景,用江水清澈平静、飞鸟照影来衬托自己追慕高洁、澹

然自适的心情。后二句抒怀,用典自然入化,表示自己不

曾、也决不会受京洛风尘沾染,永远保持清白高尚的品格。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①者,不是养蚕人。

【注

释】

①罗、绮:轻柔精美的丝织品。

【解说】

张俞,郫(今四川郫县)人。北宋人,与梅尧臣、苏舜钦

同时。科考屡不中,隐居四川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有

《白云集》。

唐宋时代以蚕女织妇为题材的诗很多。如杜荀鹤的

《蚕妇》说:“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著苧麻?”王周《采桑

女》说:“渡水采桑归,蚕老催上机。扎扎得盈尺,轻素何人

衣?”用意都和张俞的这一首有相近之处。不过,张俞这首

并不是停留在一般泛泛的叙述或议论,而是道出了一个从

城市归来时"泪满巾"的蚕妇的实感。先写她"归来泪满巾",

给人造成悬念,然后说明原因:她从那些从来不劳动而却又

遍身罗绮的贵妇的身上,联想到自己一类人的截然相反的

命运。诗用蚕妇自叙口吻,感染力很强。

和梅圣俞杏花

欧阳修

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

何如①艳风日,独自占芳辰②。

【注释】

①何如:那里比得上。②芳辰:美好的时光.

【解说】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

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散

文家之一。也擅诗词。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在中央、

地方都担任过职务,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属于庆

历年间的政治革新派,因支持和保护范仲淹等革新派的领

袖人物,先后被贬为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附近)令、滁州

(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县)知州。他是诗**新的领袖人物,

主张诗文要切合实用,反对内容空泛、一味堆砌和雕琢词藻

的作风,对诗**新做出了贡献。从容平易、婉丽流畅是他

诗文的特色。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这诗是和梅尧臣之作。梅尧臣有《初见杏花》诗:“不待

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一般咏梅

诗,皆赞美梅的花期最早,象是带来春天的消息。梅尧臣诗

却借杏花早开,不逊江梅,表现非凡抱负,已是标新立异。

而欧阳修的和诗,又再翻出新意,说梅花虽早,但花开时尚

属残年,春天还没有到;不如杏花独自陶醉在风和日丽的春

天。这诗翻空想象、情境婉洽,给人以美好未来的憧憬。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①来。

【注释】

①暗香:用林逋《山园小梅》"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词

语。

【解说】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

川县)人。宋庆历三年(1043)进士。初为淮南签判、鄞县(在

今浙江省)令。后任宰相,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用**,

实行变法。熙宁九年罢相,居江宁,号半山老人。元丰八年

(1085),哲宗即位,宣仁太后听政,起用旧党,尽废新法

,打

击**,史称"元祐更化"。其间,王安石病死。有《临川

集》。

他的诗立意新颖、讲究修辞技巧。喜用典、好议论。小

诗往往精绝。

这诗咏梅。首二句铺叙,梅花虽幽处墙角,却凌寒独

开,标明梅花身分。三、四句再从色泽、香气来烘托,见出梅

花的高洁幽雅。其实,梅花也是人的品格性情的写照。按,

六朝苏子卿有《梅花落》,其前半说:“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

开。祗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王安石这诗虽稍变其语,

而意境却有翻新。

江上

王安石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①,吹过乱山东。

【注释】

①横笛:这里指横笛所吹的曲调。古乐府《横吹曲辞》皆笛曲,如《折

杨柳枝》、《望行人》等,内容多和乡思有关。

【解说】

这诗写江上秋思。王安石家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

市),这诗当是他离家赴职在江行中作。首二句写江上秋

景:西风荡漾江水,江花褪尽晚红,是一片衰飒景象,逗引乡

愁。后二句不直接写思家,却说笛声把离情吹过乱山之东,

曲折委婉,既说明

家在乱山之东,又暗示横笛撩人情思,与

前二句写景融成一片。旧称王安石小诗尤精绝,此又是一

例。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①。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②。

【注释】

①鬼雄:鬼中之雄。《楚辞·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

雄。”②这句本事是,楚汉相争,项羽大败,欲渡乌江(在今安徽省和

县)。乌江亭长杈(yǐ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

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史记·项羽本纪》)

【解说】

李清照,字易安,济南(今山东省济南

市)人。与丈夫赵明诚皆酷爱金石书画,又能诗词,彼此酬

唱,十分相得。靖康之难,他们弃家南下,过着颠沛流离生

活。不久,赵明诚死,她孤苦无依,度过凄凉的晚年。她是

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在她的诗文里,爱国思想得到了较清

晰的表露。有《李清照集》。

李清照的诗文散失很多,这是她仅存有限诗作中的一

首。诗里通过怀念和赞美楚王项羽,流露出对南宋朝廷避

敌南渡的愤慨。首二句概括项羽的死生不渝的精神,后二

句表示对项羽这种精神的向往。诗虽未明言,暗讽南宋朝

廷之意自在。

梅花

陆游

春信①今年早,江头昨夜寒。

已教清彻骨②,更向月中看③。

【注释】

①春信:春天来到的消息,是指梅花开放说。②彻骨:透入骨髓。

③句谓更何况是在月下观看这梅花。

【解说】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

兴市)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应考成绩优异,被秦桧除名

归里。桧死后,始出仕。曾支持张浚伐金,失败后,被劾免。

后任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通判。王炎为四川宣抚使,辟他

为幕府,他到了抗金前线:陕西南郑,度过半年军旅生

活。王炎召还,他辗转于成都、嘉州等地做官。奉诏出蜀

后,又在福建、浙江一带做过地方官。六十六岁以后基本上

在家闲居。陆游一生志在收复中原,然而朝政腐败,他的愿

望不但不能实现,反而屡次遭到诽谤、弹劾,罢官。难能可

贵的是,他的爱国壮志却并不因此而少衰,直到临死,还唱

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慷慨悲

壮的音调。今传他的诗近万首,铺陈流丽,浅易豪放。古

体、律绝,多有佳作。有《剑南诗稿》。

陆游的咏梅诗,多是自况之作。这一首是五绝,写月夜

寒江边梅花的清峭幽绝。前二句说虽然时节尚寒,而江梅已

透春信。后二句说,正因为是江边夜寒,才使梅花冰清玉洁

到彻骨的程度,那么,如果在明月清辉的映照之下,她的高

洁幽雅的风韵就更显露出来了。林逋有《梅花》诗:“疏影横

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陆诗后二句兼用其意,但更加

突出梅花不畏寒冷、孤高香洁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坚贞自持

的意念。

石濑①

朱熹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②。

暮馆绕寒声③,秋空动澄碧④。

【注释】

①石濑(lài赖):水流过沙石的地方叫濑。《城南二十咏》是写衡山城

南的二十处风景,"石濑"是其中之一。②二句是说,开出竹下水

渠,让它冲刷涧中石。按,《世说新语·排调》说:“孙子荆(孙楚)年少

时欲隐,语王武子(王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

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

齿。"孙楚的解释本属谑语排调。朱熹这里写的是渠水,却偏用"漱

石"一语,使人联想起上面的这件轶事,就趣味横生了。漱,用水冲

刷。③暮馆句:渠水声环绕着黄昏时的书馆,使人感到一种寒意。

④秋空句;澄碧的渠水滉漾着秋空的影子。

【解说】

朱熹,字元晦,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

宋著名的理学家。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事高

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累官转运使、秘阁修撰,终宝文

阁待制。宁宗庆元六年(1200)卒。他继承发展了北宋二程

(程颢、程颐)的理学,世称"程朱理学"。他的著述甚丰,有

《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朱文公

集》等。他的诗风清新疏隽,富有理趣。

这诗是《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之一。奉同,即"奉

和"。张敬夫,即张栻(shì式),因被宰相虞允文猜忌,退职家

居累年,并建立城南书院(即南轩书院,在湖南衡山县南),

精研理学。观朱熹《跋张敬夫所书城南书院诗》及《奉同张

敬夫城南二十咏》之四"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句,则张

栻《城南二十咏》当即这一期间的作品。这里所选是朱熹和

诗的第十首。首二句包含着六朝的一个小掌故,但能别出

心裁,所以新鲜有趣。后二句从"漱"字生发出来,写渠水流

过沙石的琮琮声和滉漾在水里的秋空的倒影,有意境。

寄江南故人

家铉翁

曾向钱塘住①,闻鹃忆蜀乡②。

不知今夕③梦,到蜀到钱塘?

【注释】

①钱塘:这里指临安(今杭州),南宋都城。作者长期在南宋朝廷做

官,又曾兼临安知府,所以这样说。②鹃:杜鹃。传说杜鹃鸣声象"不

如归去",故引人兴起家乡之思。又,杜鹃一名杜宇,传说为古代蜀国

望帝所化,作者又是蜀人,因此闻杜鹃鸣而怀念故土。③今夕:今夜。

【解说】

家铉翁,眉州(今四川省眉山)人,宋末爱国

诗人。元兵驻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近郊,丞相吴

坚、贾馀庆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元,其时家铉翁为签书枢密

院事,不肯署名。及闻宋亡,日夜哭泣,绝食数月,拒绝出仕

元朝,自号则堂,教馆于河间。后来被放还乡。有《则堂集》

六卷《永乐**》本)。

这是诗人被俘在燕京所作,是向江南故人倾诉自己的

故国之思。故都和故乡都是他日夜思念、片刻也不能忘怀

的,然而只能梦中和它们盘桓。末又以"到蜀到钱塘"的问

语结束,把对故都、故乡思念之情交融一起,读来倍觉沉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