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D之复合 > 01

01(2 / 2)

“客人您有所不知,警察是今天傍晚才收到匿名信的。”

“今天傍晚?”伊濑和浜中面面相觑。

“那多半是凶手寄来的吧。”伊濑说。据他所知,警察收到类似的信,告知尚未发现的尸体位于何处,这种情况在东京也发生过两三次。

“多半是这样。”浜中点头道,“一年前行凶,现在才告诉警察,凶手是怎么想的呢?”

旅馆老板娘接话道:“凶手多半是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所以才透露了尸体所在地,好为死者祈点冥福吧。”

浜中无法接受这种看似顺理成章的解释。

“应该不是这么回事。一年过去了,尸体却仍未被发现。凶手可能觉得很不安,于是主动交代了尸体所在地。一般来说,罪证未被发现的状况纵然对凶手有利,但就像一句老话说的那样,凶手必定会返回现场。倘若自己杀了人,尸体却一直得不到安妥的处置,凶手肯定会有半途而废的感觉。不过,凶手既然有胆告诉警察,就绝对有自信认为他们不会查到自己头上来。”浜中的话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但伊濑并不赞同,反驳道:“话虽如此,罪犯暴露自己的罪证,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啊。我觉得,凶手可能是个多人团伙,其中一人或许如老板娘所说,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或者与同伙决裂了。总之,写匿名信给警察的应该不是主犯。”

伊濑说完,不禁觉得自己的推想颇有道理。

清汤刚喝了一半,浜中忽然坐立不安起来。

“老师,咱们现在就去搜索现场怎么样?”浜中的圆脸对着伊濑。

“咱们去了也无济于事啊。”伊濑还想继续饮酒。

“但是,这样的案子可不常见。如果我们去那儿时刚好看到尸体被发掘出来,这样的经历一辈子能遇到几回呀!”

“太恶心了。”

“可是老师,倘若稿子里能加入这段见闻,读起来定会更有趣味。”

“将凶杀案加入‘偏远之地的探秘之旅’中?”

“会给人强烈的临场感。总之,咱们尽量去看看吧。”

浜中似乎越来越起劲。话说到这份上,伊濑不好断然拒绝。要不要将凶杀案加入稿子由出版社决定,现在还是先答应像孩子一样爱看热闹的浜中的请求吧。

浜中和伊濑披着短褂,穿着旅馆的木屐就出门了,身后传来老板娘的感叹:“东京的客人好奇心真强啊!”

朝大山的方向走了十米,旅馆街就到了头,路旁的景致转而成了灯光昏暗的农舍。路的尽头同一条横向的大道相交,两人来到交叉点处。

附近的人难得见到犯罪现场吧,他们的前后有三四个人影也在往山脚方向赶。他们跟着这些人行走在狭窄的田间小道上,谨慎地避免木屐被杂草和石头绊住。走着走着,对面的山越来越近,灯笼和电筒的灯光越来越亮,搜索队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晰。

他们闻着粪坑和猪圈的臭味在山道上前行,好不容易来到山脚,小心翼翼地朝灯笼最多的地方走去。没过多久,一名身穿制服的警察用电筒照向他们,光束来回转了两三圈,示意他们止步。附近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人。前面似乎禁止闲人进入。

“找到尸体了吗?”浜中不愧是编辑,一点也不怕生,找到站岗的警察就问。

“还没有。”警察冷冷地答道。

草丛和树林间晃动的灯笼表明,警察还没有任何发现。各种声音传来:“来这儿找找”“换个地方吧”“这里再挖一点”……

由于看不见人影,就会给人灯笼在说话的错觉。这让伊濑感到越发阴森恐怖。

“警察先生,”浜中无视对方的情绪,继续问,“听说警方收到了匿名信,请问是用明信片还是用信笺写的呢?”

警察绷着脸说:“这不能告诉你。”

他看出浜中是外地来投宿的游客,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对于来这里的温泉消费的客人,必须报以一定程度的善意。

“匿名信上是否画有标明尸体位置的地图?还是含糊其辞地说尸体就埋在山脚一带?”浜中自顾自地继续发问。

“这也不能告诉你。”

“那被害人是男是女?听说是一年前被埋在这儿的。”

“你怎么知道?”

“从旅馆的老板娘那里听来的。”

“旅馆传起这种无聊的流言来,速度可真够快的。真让人头痛。”警察的语调中充满反感。

“警察先生,请至少告诉我被害人是男是女吧。泄露这点信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实话告诉你,我来自东京,是杂志社的人。”浜中厚着脸皮说。他似乎不打算提《草枕》的名字,而单纯以东京杂志记者的名头震慑对方。

“不管是什么人,我都无可奉告。想了解详细情况的话,请明天到警察署问主任吧。”警察拒绝道。这年头,即使是乡下的警察也毫不惧怕杂志记者。

从警察口中没有打探出消息,浜中茫然地站在那里眺望晃动的灯笼,不时挪动位子,变换角度。然而,搜索队转来转去,却迟迟没有发现尸体。伊濑觉得一时半会儿等不出结果,兴趣渐渐降低,刚才的恐惧感也减淡了,心情恢复到常态。这副情景,还是从远处看起来更骇人。

浜中还想留下来,伊濑强拉着他返回旅馆。

一路上,浜中仍然频频回头,环顾左右。

“在这么偏远的乡村,将人带入山中,天黑后伸手不见五指,杀起人来简直易如反掌。”浜中说。

伊濑对此提出异议。人迹罕至的山林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行凶场所。只要是与外部隔绝的地方,即使身处大都会,也可以避开他人耳目轻松犯案。就算在住户众多的公寓楼的某个房间,只要形成密室,凶手也能轻而易举地杀人,而且事后很难追查。可以说,与乡间孤立的房屋相比,城市中的公寓大楼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返回旅馆后,为了让身体暖和起来,伊濑接着喝了一小时的酒,睡觉前又泡了个澡。

他回到房间,前来铺床的女佣报告说:“山那边始终都没找到尸体,他们决定今晚暂时结束搜索,明天早上接着搜山。”

伊濑透过窗户观看,灯笼三三两两地往镇上飘移,看起来就像在举行农村传统的婚礼。

伊濑早上八点半起床。和昨天不同,今天天空阴霾尽扫,阳光灿烂。他来到窗户旁,放眼望去,昨晚漆黑的山峦受到晨光的照射,细节毕现。山脊是松林,山坡是杉林,山麓是杂木林,层次感分明。山坳也呈现出明暗变化的立体感。伊濑眺望着山脚泛黄的杂木林,搜索昨晚灯笼汇集的地点。女佣说今早又要搜索尸体,但山脚却没有见到一个人,乡下的办事效率果然不高。看样子,可能要下午才会开始搜山。

没有时间观念的不只是警察。伊濑洗完脸返回房间,问过女佣才知道,浜中一个小时前出去了,现在还没回来。昨天口口声声说今天务必早点出发去网野神社,自己倒悠闲地散步去了,现在都不回来。一路行程都由浜中负责,他却如此我行我素,这让伊濑忍不住生气起来。

吃早餐的时候,一身西装打扮的浜中突然走了进来。

“早上好。”浜中问候道。

“你跑哪儿去了?”伊濑盘问。

“我去警察署了。”浜中答道,坐到伊濑的正对面,一边吃饭一边说起来。

今早起床后,他想起昨晚那个警察说过,想了解详细的情况就去警察署。于是他立刻行动,去警察署找到搜查主任。主任没精打采地告诉他,昨晚的搜索没有发现尸体,但既然有匿名信,就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打算今天增派人手再搜一次。“那封匿名信是明信片,上面用片假名写着——”浜中边说边把笔记本递给伊濑看,笔记本上记录了主任告诉浜中的那段文字:

天神山南侧山麓,狐仙庙附近的树林中,埋着一年前遇害者的尸体。请早点把他挖出来。

“当然,信中没有留寄信人的姓名。字也写得中规中矩。片假名写成这样,就很难将笔迹作为追查的线索。凶手应该是故意为之。”浜中嚼着酱菜说。

“有可能。那么,明信片上的邮戳是什么地方的?”

“大阪中央邮局。”

“哦,大阪啊。那凶手应该逃到大阪去了。”

“老师,您的想法太单纯了。如果寄信的真是凶手,那他早就会意识到邮戳的问题。即使他身在大阪,也不会住在中央邮局的管辖范围内。不过,凶手多半就在关西地区,因为与这里直接相连的大都会就是大阪。”浜中说。

“单凭这封信,很难判断寄信人是男是女。”伊濑又把那段用假名写的文字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就文字本身而言,寄信人的生活环境姑且不论,就连教育程度也看不出来。

“我请求主任给我看看实物,他始终没答应,说什么告诉我信的内容已经是他能通融的极限了。”

浜中还说,从警察署回来的路上,他又去了昨晚的搜查现场一趟。搜索队还没来,可以自由入内。所谓的狐仙庙只是一个小祠堂,周围一带长满了茂密的杂木林。单从匿名信上的“附近”二字无法确定其所指范围,而且也存在凶手谎报地点的可能。

警察署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今天将派出更多的人手参与搜山。

浜中浓厚的好奇心令伊濑备感惊讶。他再次说出了昨晚提过的要求:“老师,请务必将这桩凶杀案写进稿子里。”他还说自己是推理小说迷。

“可是,尸体还没有找到,还不知是不是凶杀案……说不定,匿名信只是一场恶作剧呢。”

从昨晚开始,浜中屡次要求伊濑将这桩凶杀案写进稿子,这让伊濑有些不快。他可不愿唯唯诺诺地答应无视作家自尊心的请求,便提出了异议。但浜中说,纵观以往的类似案件,只要警察收到过这类信件,那十有八九就是真正的凶杀案。而且就算没有发现尸体,根据编辑的经验,如果把这桩案子写进稿子,能大大提升其真实感。

通过这两天的旅行,伊濑开始认识到,浜中这人虽然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是个乖巧的好青年,却出人意料地倔强,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才会年仅三十二岁就担任杂志副主编,尽管那只是本不出名的小杂志。以伊濑的立场也不宜强硬拒绝,只好勉强顺应浜中这位推理小说迷的喜好。不过,他自己也觉得,实际动笔后,在游记中出人意料地插入这桩案子,或许真的会变得更加妙趣横生。

终于要去网野神社了。浜中安排的出租车停在了旅馆门前。车在昨晚经过的十字路口左转,走的不是柏油路,路况倒比想象中好,车几乎没怎么摇晃。浜中在车上不停地回望那座山,直到山的影子消失在视线中。伊濑也瞅了几眼,可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搜索队的影子。

浜中在车里同司机攀谈起来。不用问,伊濑也知道浜中打的是什么主意。他想从司机口中套出点新情况,但不巧的是,司机并不比他们了解得更多,对匿名信的内容更是一无所知。

“如果在大阪行凶,开车把尸体搬运到那边的山脚,附近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吧?”浜中问。

“附近很少有什么外人来,所以只要一有不对劲,很快就会有人察觉。而且,大阪来的车不会开进这条路——这是通往舞鹤的路。我不知道舞鹤那边会不会有车开来,但这一带很少有客车或卡车通行。”司机说道。原来如此,在人烟稀少的乡村反而更容易察觉到异样。

伊濑已经厌倦了凶杀案的话题,也没有力气打断浜中和司机的谈话。三十分钟后,车开进网野,他们的谈话戛然而止。

网野镇比他们想象中大,靠近海岸一带几乎都是沙地,镇子有一半都建在沙地上。网野神社离海很近,四周被沙丘包围。

车停在鸟居前待命,伊濑和浜中朝正殿走去。神社左侧是社务所,右侧排列着两座较小的分神社。前殿是入母屋破风<sup>【4】结构,后方的正殿则是流造<sup>【5】风格。前殿和正殿两侧由木栅相连。建筑看上去很新,样式也算不上古老。

稍不留神,浜中就不知去了哪里,不久后又拿着一张纸回来了。

“老师,我去社务所要到了这东西。”说着,浜中就把那张粗劣的印刷品递过来,上面写着这座神社的起源。伊濑粗略地看了一遍。

本地古名水江,又称网野乡。网野神社是式内社<sup>【6】。在《神祇志料》中有这样的记载:“本社祭祀的主神浦岛大明神,又名浅茂川明神,乃日下部首之先祖彦坐命。据鸭长明<sup>【7】所著《无名抄》记载,伊佐茂川神就是浦岛翁。世人传说,浦岛翁是筒川屿子。虽然这种说法令人难以信服,但《释日本纪》中提到了这位屿子。《丹后国风土记》称他是日下部首的先祖,想必是因为日语中‘岛’和“屿”同音同义,后人便以讹传讹,使日下部首的祖神筒川屿子演变成‘浦岛子’。甚至听说在网野,浦岛子被尊奉为日下部首和依罗宿祢共同的祖先。”浦岛传说在《日本书纪通证》和《无名抄》中都有记载,而这些古籍中都提到了网野,可见该地自古便以此为名。据传,这附近还有浦岛子居所的遗迹,以及被认为是其墓地的一座露出石棺的古老坟墓。

伊濑念完了纸上的介绍。

“老师,世界上有许多与浦岛传说类似的神话,但为什么偏偏在这个地方最为盛行呢?”浜中看着伊濑,像考试一般向他提问。浜中好像忘记了刚才谈论的凶杀案,轻轻松松就转移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