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我说的,来一场天下第一比武大会呗。”
“你在开玩笑吗?”
“没有啊,正巧,我这边这次损失确实有点大,再加上,新的疆土,一部分的姬氏死忠需要清理,一部分的领地需要拆分转封,也就意味着我需要从下级武士当中提拔一大堆小贵族,从小贵族里面提拔一批中等贵族,然后选择军功卓著的一批人用于填充这些封国。”
“那么,除了最后那些是完全按照军功来的话,剩下的呢?”这次的战斗,最大的功劳在子岚那边,而她那边又全是来自姬氏裹挟人员,子受不可能给他们军功封赏,他再怎么公正也不可能干这种会让己方贵族感到自己还不如投机者的事情。
所以,子受只能给他们财物作为补偿,以及承诺不会动他们原本的领地,保证他们在周国原本的势力不受大的变动——再说,他也确实需要一批炮灰顶住西边的蛮子。
那么因军功或封的人就太少了,这需要他找其他理由给剩下跟着出战,却没有捞到什么功劳,甚至有些还因为打得太难看而可能面对削封地惩罚的贵族们一个台阶下。
现在仗打完了,对于商王来说的硬仗才真正开始,真的铁面无私,把所有的出力不行的贵族全处罚一圈,然后严格按照功劳赏赐的话——不出三天,子受就得给自己的军队包围了。
毕竟那些打得太难看的贵族往往损失也是最惨的,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固然是对方没有办法反抗,可是会有极大的怨恨,而你又很难从虚空当中变出足够的军队和武士去替代他的封国。
那么,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寻求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免除一部分人的处罚,再给剩下功劳不足以获得封赏的家伙找个借口给点奖励就是子受要做的事情。
“也就是御前比武大会了!”这种活动一直流行到秦朝,春秋战国的时候尤为甚。至于说形式各有不一,但是定期演武确实是任何一个不想自己死得太难看的国君都会搞的事情,甚至于就单纯大规模的演武来决定封赏的活动只流行到秦朝——因为秦定了严格的军功爵位制。
但是,类似的演武活动可是流行到明朝的,可以说是任何接受过比较完整的帝王教育的皇帝,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哪怕是天上下刀子,隔一个两月就得去军营操练演武一次。
然后贯彻了这一点的明武宗就死得莫名其妙了,于是,新增新的皇帝禁忌:宁可住军营也不要住皇宫;隔三差五巡营演武;远离水、女人和丹药。
“可是,这和封神有什么用?”“有的,我准备接下来着手改进祭祀制度,将它彻底的规则化。”原本的帝辛那种一刀切真的要不得,那真的是从上到下全是利益受损者,甚至免于活祭的祭品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
毕竟原本为了祭祀,他们还会被喂食得白胖以便拿去祭祀的时候,不会太难看,而如果一刀切掉的话,在生产力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的时候,他们的下场就是直接辗转死沟壑。
但是,完全放任也不行,所以,子受需要严格的制度化这个过程,什么贵族允许祭祀哪些范围的神灵和祖先,使用什么样的排场和祭品,这都需要一一定下来,而不是原本的粗放管理。
而且周在灭商之后,也是这么干的,用严格的礼法来约束,由于整个礼法的严苛复杂,严格限制了使用人殉的范围、流程和数量之后,不少贵族甚至因为过于麻烦的过程,而选择放弃。
而且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变成贵族又没有那么多奴隶消耗的贵族为了维系脸面和风光,又不得不按照礼法来祭祀,不堪重负之下,他们自己就会自发性的寻找替代品。
比如说不影响自己的耕战实力的陶俑之类的,毕竟陶俑没有在礼法的约束里面,对于那些地位低,但是财力足的贵族来说,也可以避免每年祭祀的时候,只有稀稀拉拉一两个奴隶和战俘显得过于丢人和寒酸。
“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以贵族品级的高低,封国的类型大小,约定其供奉神灵的比例和排场,什么样的神灵和图腾可以得到什么等级的供奉”羲和满意的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可以有效的完成封神的过程,可是封神的目的呢?
“看治理咯,这是两条线,我只管贵族和祭祀排场,至于说这些异人和享受祭祀供奉的神灵够不够格,是狱卒还是囚徒,就看他们怎么对待自己的封国咯。”
“可是这依然不能解决.......当他们身死国灭的危难的时候,当他们渴求更大的权限和供奉的时候,用神器参与到封国之间的战争当中来。”
“那不就是战国时期了嘛~”子受不以为然,“再说了,这还不简单,封国之间本身就少不了更替毁灭,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保持了克制的,可以酌情放宽权限,而没有保持克制的,就直接上封印不就完事了。”
“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这样的话,几乎所有的异人都会被彻底的封印起来”望舒话不多,但是每次都很关键,“这意味着,几乎所有人最终都会变成囚徒。”
“有什么不好吗?”子受反问道。“那,其他异人、害兽入侵怎么办?”“按照现在的贵族上下分封制度,将这些异人分为若干个部门,一个部门管一个部门的事情啊,如果其他入侵,就解锁对应部门的权限啊。这不比一条条的去封简单多了?”
确实,相当于把原本天律石刻的逻辑从一大堆的“If”变成了更为精简的算法,不需要一条条的去规范其行为,只需要直接确定一个值域,以分开成各个功能模块的方式来完成这套管理系统。
“君说的很有道理,我等会思考的。”
“啊,快点考虑啊,我确实要开御前比武大会,你们错过那就不怪我了。”
“多谢,知道了。”
“这些所谓的大神到底是什么生物啊~?”子受看着仿佛融于阳光的两个人,嘀咕起来。
在对毫无争议的具有军功的贵族封赏完之后,就传出大王准备举办一场比武大会,参与者不分商周,通过比武来分封剩下的那些封地。
不管商人还是周人都闻之则喜,对于没有拿到军功的部分商人贵族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挽回自己的名誉,还能找补一些损失;对于被子岚裹挟的周人贵族来说,也看到了从别的途径获得赏赐的台阶;对于那些和周人或者商人不共戴天的贵族来说,也是一个可以公然报仇的机会。
于是,所有人都非常兴奋而且踊跃的响应,这本身也是子受的计划之一,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让他的权威以另外一种形式深入人心——既然是比武大会,就有裁判,而裁判只能是商王,这就等于是无形之中,确立了他的仲裁权。
而参与者也就等于是无形之中认可了商王对他们有仲裁的能力,并且有分配利益的权力和地位,这就是确立统治的一个缓慢但是有效的过程。
而且周人反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的权力架构已经成型了,随着姬周的不断壮大,老实说,商已经给不出符合他们地位和实力的封赏了,对于周的贵族和士人来说,商也给不出多少的官位和封地。
他们苦读练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贵族,做领主,最不济当个廷臣官僚,而商的这些职位都被老牌氏族把持着,连商人自己都很难有出头之日,就更别说周人了。
这就是他们反商和支持姬氏的根本原因,而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对于商的抵触自然也就会抵消一部分,哪怕并不是很有效,终究是让火药桶受了点潮,不至于一点就炸。
3啦地二百壹十三樟 收尾阶段-族灭罗
出发的时候,将近4万的商军主力部队,回到沫都的时候,只剩下了不到三万,这样的损失惨重,对于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是,相对应的,周这个最大的反骨仔的完蛋,让子受的权威基本上达到巅峰,也让所有试图搞事情或者有类似想法的方国都不得不暂时的压下小心思。
而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子受年过四十岁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可以说是黄土都埋到脖子处了,这就意味着,大家现在看的不是子受,而是他儿子的能力。
而子受回到沫都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宫廷内的权利结构和沫都贵族的架构,一部分表现得实在糟糕的,受到惩罚,一些无过无功的进行奠置,将他们的方国挪到商的力量比较强大的区域,由那些可靠的贵族监视起来。
至于说那些表现突出的,尤其是地位低下的小贵族,则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挟战胜之威来做这个事情,固然不少贵族都表示反对和不满,然而没人敢做些什么。
还是那句话,他一个黄土都到脖子的人,你和他对着硬干,就不怕这大只佬不管不顾的把你和他一起带走,给后代清空障碍吗?
就算是普通的贵族家族里面,家主面对这种情况,也很难说不会干这种事情,大家都是个贵族,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都有数——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子受作为现代人是一个十足的,彻头彻尾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存在,还十分的苟命。
指望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家族延续扫清障碍物那真的是想得太多了。在回到沫都的第二个月,苏邔的第三个孩子子鱼出生了,同时前后没间隔多久,姬棠的第一个孩子也出生了,可惜,即便子受想了不少办法,这个还没来得及取名字的早产儿夭折了。
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大王不愿意让一个姬氏的血脉在王室当中流传,毕竟现在姬周都基本上宣告完蛋了,只剩下西岐以西的宝鸡县一带狭小国土,面对强大的蛮族威胁,随时可能灭国。
那么姬棠的政治价值和她孩子用于替代周国的价值就不存在了,大家都这么想的,而且也符合这个时代的惯例。
除了子受,这事情确实和他没关系,甚至于他清楚的知道,姬旦是什么水平,要不是商军损失惨重,害怕逼得太紧,鱼死网破导致他就算搞掉了姬周,还有别的什么玩意儿出现发动反叛的话,他是真心想给姬氏整个的绝嗣的。
不过,现在也差不多是一样的,本来都已经派出去的训练有素的刺客,不得不因为这个突发事情被紧急召回来。
“哎~”子受叹了口气,现在不得不把这个事情押后了,毕竟现在是最佳的派刺客的时候,因为很简单的道理,他才打完了周国,并且承诺了保留姬氏宗庙,并且将姬旦丢到最危险的前线去了——按照常理来说,既然这个时候没有杀人全家,就不至于在回去之后事后再派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