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辞第十八 (第5/5页)
【北齐】颜之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补败反)。但各种传记中未见有注为"补败反"的。徐邈读《左传》,只有一处注了这个音,又不说明"自败"、"败人"的区别,这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原文】古人云:"膏粱难整。"以其为骄奢自足,不能克励也。吾见王侯外戚,语多不正,亦由内染贱保傅,外无良师友故耳。梁世有一侯,尝对元帝饮谑,自陈"痴钝",乃成"飔段",元帝答之云:"飔异凉风,段非干木。"谓"郢州"为"永州",元帝启报简文,简文云:庚辰吴入,遂成司隶。"如此之类,举口皆然。元帝手教诸子侍读,以此为诫。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也。比世有人名"暹",自称为"纤";名"琨",自称为"衮";名"洸",自称为"汪";名素勺,自称为"獡"。非唯音韵舛错,亦使其儿孙避讳纷纭矣。
【译文】古人说:"富贵人家的子弟,秉性难于端正。"因为他们骄横奢侈,自我满足,不能够克制私欲,力求上进。我看见不少王侯和外戚,语音大多不纯正,也是由于内受下贱保傅的熏染,外无良师益友。梁朝有一位侯王,曾与梁元帝一起饮酒戏谑,他说自己"痴钝",却念成"飔段",梁元帝戏答他说:"飔不同于凉风,段也不是干木。"他又把"郢州"念成"永州"。梁元帝把此事告知简文帝,简文帝说:"庚辰日吴人进入郢都,便成了司隶校尉。"像这类例子,这位侯王张口就是。梁元帝亲自教诲儿子们的侍读,要以这位侯王的错讹为戒。河北地区的人将"攻"字反切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的读音不同,这是大错,近代有个人名"暹",他自称为"纤";有个人名"琨",他自称为"衮";有个人名为"洸",他自称为"汪";有个人名为"素勺",他自称为"獡"。他们不仅音韵错讹,也使他们的儿孙们的避讳时纷繁杂乱,无所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