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古一帝 (第6/9页)
王立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彰显自己的实力。这几个强者就是霸主。春秋五霸因此而出现。
但是,称强称霸者最终并不会满足于霸主的地位,一旦它们能够控制局面,有了机会,必然会兼并小国,扩大自己。诸侯国之间的这种相互兼并发展到极致,天下就只剩下最强的几个。这些诸侯国继续进行兼并,最终一国战胜他国,形成天下一统。
所以,天下一统的大趋势是无法逆转的。当最终兼并所有诸侯国统一天下的一国取得完全胜利之后,它仍然面临着施行封土建国的封建制还是郡县制两种选择。封土建国最终必然导致霸主争霸、诸侯兼并,兼并成功者如果想避免周朝的悲剧,只能选择一种新的可以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所以,施行郡县制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王夫之认为废除封建而实行郡县还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减少百姓负担,二是可以实行选举。封建制下的官员是世袭制,贵以承贵,贱以承贱。
只有废除了世袭的封建制,才有可能施行科举制,才能使平民百姓有可能进入官员队伍。再者,封建制下官员是世袭的,子子孙孙都是官员的继承人。
所以,封建制下的继承人大大多于郡县制下任命的官员。官员数量多,百姓的负担自然加重。
清初学者顾炎武作有《郡县论》九篇,首篇就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顾炎武提出了两点:一是封建制演变成郡县制是一个过程,二是封建制为郡县制所代替是历史的必然。可见,认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必然的是一批学者的共识。
顾炎武进一步研究封建制和郡县制各自的弊端,得出了“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结论。
在中国两千多年有关封建制和郡县制的讨论中,以顾炎武的思考为最深。
顾炎武之所以能够看出封建制与郡县制二者各自的弊端,是因为他生活在明清两代极度专制的皇权制度下。因此,他更能看出作为皇权专制政治基础的郡县制的缺失。
清代另一学者袁枚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评价了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优劣。
不过,袁枚的立论和其他学者大不相同。袁枚认为,封建制的社会环境宽松,所以才会有孔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学说的诞生。如果在郡县制下,思想高度统一,就不可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赖有封建,然后栖栖皇皇,之卫、之齐、之陈蔡、之梁、之宋、之滕,几几乎有可行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