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第5/6页)
彼得·汉德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个每个人(也包括我)可以继续和促成和解的形式”。
小说《圣山启示录》是汉德克漫长而曲折的“归乡”之路的继续。当《缓慢的归乡》中的索尔格降落在乡土上时,《圣山启示录》中返回欧洲的叙述者“我”便开始了探寻新的写作之旅。后者虽然在叙事方式上不同,但却进一步演绎了前者所表现的主题,读起来似乎或多或少是对前者的评述,审美与诗学问题构成了叙事的核心。这部所谓的随笔小说以夹叙夹议叙议相佐的方式融自我经历、自然描写、对哲学家和艺术家的议论、对油画的思考和引言于一体,从而在潜移默化的交织中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诗学宣言的图像。
《圣山启示录》描写的是叙述者“我”两次前往普罗旺斯圣维克多山追寻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油画创作的源泉之行。踏着这位“当今时代人类大师”的足迹,“我”观察和感受着圣维克多山无比奇妙的神韵,又漫游在巴黎、柏林和萨尔茨堡的圣山神水间。在与形式万象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同时对塞尚绘画世界在精神和艺术上的领悟及思考中,“我”情不自禁地生发出超越自我的审美追求;塞尚贴近大自然的艺术表现成为“我”倾慕和效仿的楷模:“我不应该‘虚构’,而应该‘写实’。”“我”在这里坚持不懈地追寻就是要经历和感受一个通过自己而变得和谐的现实,就像画家塞尚的绘画充满了一种调节对立的力量一样,“我”也必须创造出“与大自然平行的艺术结构与和谐”。在两次与圣维克多山和塞尚绘画的心灵交汇中,叙述者把创作自己的诗学看成是圣维克多山的“启示”。对他来说,“写作的权利”是建立在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事物关联或者亲缘关系的基础上;作家的意图就是“采用一种促成真实的形式,再现这样的关联”。小说结尾一章借助对萨尔茨堡附近的莫兹格森林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通过对大自然与文明造物的观察和描写使得一切现象达到了一个更高层面的和谐;“大森林”的图像就是叙述者在经历了启示之旅后的艺术情怀的镜像:“那么真实的东西就是那所实现的形式;它不是对历史交替中那逝去的东西的控诉,而再现的是一种和谐中的存在。”
继这两部小说之后,汉德克又接连发表了在主题和认知方面与之紧密相连的小说《孩子的故事》和诗剧《关于乡村》,并统称为《缓慢的归乡》四部曲。从整体上来看,四部曲无疑既是汉德克与危机抗争中寻求“拯救”的结晶,同样也标志着他的审美意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的文学创作又迎来了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