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傲轩小说网www.axxsw.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过,司马冏虽然是齐王,但是他镇守的是许昌;而司马颖虽然是成都王,但是他镇守的却是邺城,所以他们俩这次进军,是从东往西打。
司马伦大惊失色,赶紧应战。河间王司马颙则在初期表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仅镇压了自己地面上响应司马冏等反革命份子的动乱,还准备派兵支持中央——结果部队都派出去了,司马颙得到消息说司马冏等人兵势浩大,天下应者云集,于是琢磨琢磨,干脆改旗易帜,也反了得了。
实际上,当时的司马伦手里捏着西晋的中央禁军,其战斗力并不在司马冏等人的野战军之下。而战争初期双方也是互有胜败,很难说这么僵持下去司马伦就一定会败给司马冏等人。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司马伦上位上的太着急了,执政合法性严重不足,而孙秀等人又都不是什么治国理政的能手,小人乍富之后的许多行径都为大家所不齿。所以这前线稍有风吹草动,朝里就波澜起伏,是打是逃游移不定。所以在一次大败之后朝里的人终于忍不住了,大伙集体发动了政变,弄死了孙秀,强迫司马伦下诏退位,把白痴皇帝又接了回来。
棘手的问题来了——蛋糕要怎么分?
司马伦当然是活不下来了——无论他怎么声称自己是受到孙秀蛊惑的也活不下来,他提拔的那些人自然也被撸了下来。而晋惠帝司马衷重归皇位之后自然还需要一个继承人——这事也不难办,司马衷的孙子、愍怀太子次子襄阳王司马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位皇太孙。最后核心问题终于来了,势力最强的三位王爷,谁留下辅政呢?
事情开始变得诡异了。
司马颙首先退出了竞争——这位河间王本身就不是司马懿的后裔,在这次讨伐事件中前后立场又不一致,颇受到了一些人的诟病。所以司马颙拿了封赏之后就很干脆地走了。
而齐王司马冏在这次政变中出力最大、死伤惨重,所以他留下来辅政治国,帮傻子皇帝打理朝政,也是意料中事。
麻烦的地方在于成都王司马颖。
成都王司马颖在这次政变中立场坚定、进军果断,第一个领兵冲进了洛阳城,而且他还是皇上的亲兄弟——相比之下,司马颙首鼠两端、亲缘最远;司马冏对外号称雄兵百万,却进军不顺;这就显得司马颖的形象格外的高大伟岸,颇有点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感觉。
所以司马冏看司马颖的眼神,就开始不太对了。
不过司马颖手下的幕僚水平很高,他们表示王爷您现在这情况很危险啊!这